部門 | 側重點 | 指標名稱 |
排班組 (排班組長或客服經理、排班師) | 班務安排的優劣 | ??? |
人力安排績效考核 | ??? | |
班組長或現場管理值班班長 | 到勤情況考核 | 到勤率 |
休息管理 | 遵時率、休息時長比、休息次數 | |
人力有效利用情況 | 座席值機時間比、工時利用率、話后處理時間比、休息培訓等活動時間比 | |
效率 | 平均處理時長 |
人力使用還有很多其中側重點,我就不在一一列舉。
第一個重大漏洞
從上面的細分可以看出,對于排班組的KPI指標目前是空缺的!
這是我要指出的第一個大問題,呼叫中心管理上的第一個大漏洞,就是對于班務安排的好壞,缺少一個KPI指標來判斷,導致呼叫中心主管基本上只能相信排班師所排出來的班務,根本沒有能力判斷排班師排出的班務到底是好還是壞。
這個管理漏洞影響有多大?
我曾經輔導過一個銀行的排班班務,我去到客戶現場之前,他們已經使用了一套班務長達一年,早上話務最高峰時,原有班務沒有把人力適當的安排,反而下午放了過多人,禮拜一是銀行的話務高峰日,也沒有安排額外的人力到現場支持。
我把班務重新做了調整,沒有增加一個額外的座席員,服務水平多了10多個點!
換句話說,換了一種班務安排,人力額外多了10%不止,在換一個角度,等于原有班務足足浪費了10%以上的人力不止。
這是多大的浪費!有什么績效考核比10%的人力還重要?
我曾經到過另外一個客戶現場,發現他們座位很緊張,但使用了4種天地班,所謂天地班,就是兩頭班,座席員早上來上班,中午回家休息4、5個小時,傍晚在回來繼續上晚班。
這種天地班,普遍受到座席員的抵制,大家都不愛上,一天上班時間那么長,上的都是怨聲載道。
但為何班務安排特別喜歡排天地班呢?因為天地班等于是兩個短班,用短班來擬合話務需求,是最容易做的。所以使用天地班來達到話務高峰人力最多,話務低谷人力最少,是很好用的。
但天地班有一個很大的限制,因為這種班務時間長達13到14個小時,把一個座位一整天等于都占住了,如果呼叫中心的座位很緊張,使用天地班,對座位利用率會造成負面的影響,反而對服務水平會有不利后果。
經過我的計算,我跟這個客戶解釋,如果他們把天地班從4種,減少到2種,服務水平反而會上升,這個客戶的客服主管深深的嘆了一口大氣,說難道我們讓座席員白白的辛苦了這么久嗎?白白辛苦就算了,還造成反效果?
班務安排的好壞,比盲目的一直擴充座席,增加人員,可能都來的重要一些,但考核班務好壞的指標,為何沒有?
缺乏這個指標,也就直接造成對排班師的考核無法進行,所以在上面這個細分圖中,第二項的KPI指標也是3個問號。
這么重要的績效管理重點,卻沒有KPI指標來進行管理,而且這么多年下來,也很少人注意這個問題,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
我常覺得呼叫中心主管是很可憐的工作,排班師把班務排好之后,主管只能看排班師的面相好壞,如果面相看起來不錯,福福氣氣的,這個班務應該能用,排班師一臉看起來倒霉相,那還是再找別人來排排看。
呼叫中心主管把呼叫中心10%以上的人力,基本上是交給老天來決定了。
那我們能不能試試看定義一下班務好壞的KPI指標呢?
這問題很復雜,筆者無法用一個指標來回答,反而建議了10多項指標來輔助回答這問題,底下是我建議的觀察指標,由這些指標來幫助判斷班務好壞:
上面指標眾多,筆者下幾期在詳細說明上面每個指標的涵意。筆者對目前還必須使用這么多指標來考核班務好壞,甚是覺得不滿意,正在努力簡化,如果讀者有什么高見,很希望可以賜教。
第二個重大漏洞
我接著想要細分客戶服務這一個KPI維度:
部門 | 側重點 |
流程規劃組 | 服務流程 |
質檢組 | 服務質量監控 |
客服組 | 客戶滿意情況 |
……….. |
我打算要針對服務質量監控這一項KPI子維度再進行細分,但我打算直接跳過中間的一環一環過程,直接跳到對于質檢員考核的這一個小項,因為很少呼叫中心會思考質檢員也是需要質檢來考核的,也就是我打算定義對質檢員作質檢的KPI指標:
部門 | 側重點 | 指標名稱 |
質檢組長 | 抽樣公平性 | ??? |
評分標準自己與小組的一致性 | 分數落點分布圖、校準成績、另一位質檢員對同樣座席打分的比較 | |
評分標準自己與自己的一致性 | 分數落點分布圖、校準成績 | |
………….. | ………….. |
從上面細分表中,可以看出,呼叫中心管理上的第二大漏洞,是對于質檢人員選取錄音檔來評分時,抽樣的公平性這一點,也是缺乏KPI指標的管理!
這一個管理漏洞,可能比第一個班務好壞還要嚴重,因為這牽涉到了座席員的工資,任何牽涉到座席員工資的事情,影響都會很大。
大部分呼叫中心都是把接聽電話總通數跟座席員工資綁在一起,這就直接造成座席員拼命接電話,也間接會想要長話短說,不想在一通電話上耗太長時間。這種心情,就很容易造成服務質量下降,呼叫中心管理者對抗的辦法,就是利用質檢來檢查服務質量,阻嚇座席員以低質量的服務來沖高電話量的作法。
但這作法必須在一個前提下才能成立,就是質檢本身必須是公平的,如果不公平,座席員反而會有更負面的想法,認為自己服務在怎么做好也沒有用,不如還是多搶幾通電話還比較實在些。
質檢要公平,對質檢員的質檢工作,就要做好監控,防止質檢員有任何偏差的行為發生,例如故意偏袒或修理某個座席員。
但如果呼叫中心沒有定義抽樣公平性這個KPI指標時,質檢員就有了天大的機會,可以在人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做出概率上稱為[有偏見的抽樣]。
怎么做?
筆者曾經在一次內訓時,跟在場50多位質檢員說,大家可以開一個研討會,跟老師講講,你們怎么修理一個看不順眼的座席員,但你們老板們卻找不出你到底鉆了什么縫子嗎?
全場大笑,一句話不肯講。
這一期的決策與抉擇,就要問問大家,大家知道有什么辦法嗎?
怎么修理一個看不順眼的座席員,但老板們卻找不出到底鉆了什么縫子?
當時在全場的笑聲中,筆者偷偷聽到底下有人說了一句:
還不簡單,專門挑這座席員比較長的電話不就好了!
筆者倒吸一口氣。是啊,好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讓一個座席員的質檢分數很[自然]的變得很差,而質檢主管、這座席員的班組長都沒有任何話說。
比較長的電話,客戶一般是給了難題,座席員很難做出很好、不犯錯的服務。
只要利用抽樣時的不公平,就可以做出表面上完美的質檢考核,其實骨子里完全不公平。
如果挑選錄音檔的工作,是由質檢員自己來做,等于把抽樣的公平性這重大的管理漏洞,開放給質檢員的良心來決定。
很多呼叫中心會使用復核的方式,由質檢的質檢(就是上一層主管)來復核質檢員打分的公平性,卻忽略了質檢員不必在打分時有偏心,只要在抽樣的時候,使用『有偏見的抽樣』這一個技巧,就很容易造成座席員分數的巨大差別。
而這一項巨大的管理漏洞,在中國呼叫中心普遍的存在,而且行之多年。
這一期的決策與抉擇,還是提供200元的稿酬,希望大家提供有什么好辦法,質檢員可以修理一個看不順眼的座席員,但老板們卻找不出到底鉆了什么縫子。
這一期特別拿出重賞,如果有讀者可以提供其它呼叫中心的管理漏洞,對主管在管理上有特別管理價值的,筆者提供500元的稿酬,特別表示尊敬和感激。
筆者下一期還會提到座席員怎么利用CTI軟件在派話時的重大漏洞,讓自己不必接電話,主管卻沒有話可說。
呼叫中心管理,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只要有人存在,就有人鉆漏洞,但這對主管而言,也是管理上的一大樂趣和挑戰,不是嗎?
作者為宏盛高新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作者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