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呼叫中心(Call Center)廣泛應用于電信、金融、政府機構、電力、郵電等各行各業,隨著CTI(計算機電話集成)技術的發展,尤其是IVR(自動語音應答系統)的引入,呼叫中心發展迅速,從業規模日益增長,呼叫中心管理方面面臨著業務量大、接通率低、客服代表服務意識不夠、業務操作不熟練、IVR分流作用不明顯、滿意度低等諸多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接通率低和人員服務不到位。
一、接通率低原因剖析
(一)客服代表業務技能不夠。
1、業務知識掌握不全面。呼叫中心客服代表主要是為客戶答疑解難的,客戶每一次呼叫,從某種意義上對客服代表就是一次業務考試,接續人員只有熟練掌握業務,對答如流,才能減少檢索知識庫的時間,縮短通話時長,反之,業務不熟練,就要現場去查詢,去檢索,甚至打開坐席示忙去找業務師傅詢問答案,這樣就會讓客戶長時間等待。
2、應答口徑和技巧欠缺。因呼叫中心的工作本身具有以聲音來傳遞信息的特性,這就要求客服代表在服務過程中使用規范的語言,對問題的答復口徑要準確統一。如果客戶咨詢問題,客服代表沒有明確的答案,同時,電話溝通是一門語言藝術,如果客服代表沒有靈活的語言表達技巧,一個業務問題反反復復解釋不清,通話時間必然增長,影響接通率。
3、打字速度慢。當客戶反映的問題需要記錄時候,如果客服代表打字速度跟不上,不能聽的同時記錄完畢,還要接完電話,再去補記這條工單,記錄完畢再去接聽下一個電話。就會降低小時話務量,影響上班時間接聽客戶電話的個數。
4、業務支撐系統(如:BOSS和CSP6.0投訴論壇等)操作不熟練??头碓诮永m過程中,需要在系統中當場查詢或者辦理的業務,如果系統操作不熟練,不知道某項業務在哪個位置查詢和辦理,點擊速度緩慢,不但會影響通話時長,還會影響客戶感知。
5、新員工上崗。每一批新員工上崗,都會存在以上問題,都會影響電話接續。
(二)班次安排不合理。
班次安排如果忽視了客戶感知的導向。忽視與接通率走勢吻合,或者不充分考慮員工休息和考慮出勤率每天不能低于90%,沒有注意新老員工合理搭配,那么班次就是不合理的。
(三)業務不均衡。
業務不均衡主要是來話量不均衡,就是常說的話務量突增。根據呼叫中心話務量規律,將話務量突增情況定義為:相關市場部門未提前告知客服中心開展的各種業務批開、短信群發、SP違規操作及網絡、帳務突發故障等不可預測的原因導致來話量在短時間內驟增的情況。由于某些呼叫中心話務量突增應急流程不完善,沒有相應措施,所以遇到短時來話高峰時無以應對,造成接通率低谷。
(四)人員配備不足。
當沒有充足的人員來接續電話時候,接通率自然無法保證。
(五)客服人員服務意識不夠。
如果客服代表不能正確理解自己的角色,服務不主動,機械的工作,工作效率就會降低,影響接通率。
二、提高接通率的幾點措施
(一)提高客服代表的業務技能。
首先將新業務培訓、崗前基本技能培訓、新知識新口徑及時傳達,并且有相應的考評制度。
其次是制定完善的《呼叫中心服務規范》、《特殊客戶投訴處理規范》和《非業務類咨詢應答規范》,制定統一的流程口徑。同時加強電話溝通藝術、語言溝通藝術的培訓。
第三是加強基本功練習。入職的客服代表文化層次不同,打字水平有很大差異,因此,加強打字速度練習,要求客服代表打字速度每分鐘50字以上,同時給不達標的員工指定階段性短板提升方案。
第四是提高客服代表業務操作系統的熟練程度。可以通過培訓師模擬演練,以及平時業務考試中加入系統操作練習等方式來提升。
最后還要提高員工對呼叫中心的滿意度,保持人員的穩定,減少人員的流失。業務熟練的客服代表,比新員工更能提高工作效率,接更多電話,員工熟練地接續,接通率自然有所改善。
(二)科學合理的安排班次。
排班是個效率優化過程,如何根據話務規律保障接通率,又同時兼顧員工的滿意度,這是一個均衡博弈的過程。特別是排班前期的分析工作和溝通工作,包括話務分析、各階層需求的分析、業務特性的分析、以及與各方面人員的溝通等等,而這些分析和溝通的工作會對排班的成敗起著很關鍵的作用。下面就此做一些闡述。
在排班以前,我們首先做好數據的分析工作,了解業務的發展趨勢、業務的特征,將歷史數據導入作為依據,并且利用系統進行多維度數據分析。
在系統分析中可以了解到:
1、業務的固有特征(時規律、周規律、月規律)。
每一個呼叫中心都有不同的業務線路,以中國移動10086和12580為例,10086來話量是月周期,周六周日降幅不明顯,12580則是明顯的周規律,周六和節假日呼入量較少,平時18:00后電話開始回落,那么安排班次時候,要保證接通率合理安排人員,就要首先考慮這些。
2、營銷策略對于話務的影響。
每個營銷策略的推出對于話務量的影響都不一樣,排班和數據分析時候一定要先去搜集營銷方面的信息:作為隨時加班和撤班的依據,這些信息包括:營銷方案、目標群體、影響絕對值和相對值,以及新推出業務對以后的接續有無影響。
3、異樣數據分析。
異樣數據主要針對以往的歷史數據,尋找以及發現哪些時間的呼入了突然增大或者減少,及時向現場人員了解原因,并且根據數據計算出影響系數或者百分比,還要分析這些數據,從班次中制定出解決策略。
4、現場管理和話務走勢間是否有互動。
以10086晚上22:00后為例。如果22:00后,正常來講來話會大幅度下降,如果盲目追求小時接通率,這一時段仍然安排了大量人員值班,可能就一定程度上鼓勵了用戶的呼入,只要全天接通率穩定,可以把這一時段的接通率要求適當降低,在一段時間以后就會調節了用戶的作息時間,讓用戶適應呼叫中心的規律。
所以,既要保證接通率穩定,讓用戶的電話易接通,又要兼顧員工滿意度,就必須綜合考慮和分析,科學合理安排班次。
(三)有效均衡話務量。
為控制、減少各種話務量突增情況,保證呼叫中心接通率,提高客戶的整體感知,就必須制定呼叫中心話務量突增處理流程。通過流程的實施,確保呼叫中心內部以及各業務支撐部門的規范操作,促進各項業務、活動的順利開展,提高呼叫中心接通率和客戶滿意度等各項指標。
(四)呼叫中心要有足夠的人員配備,才能隨時調度。
要保證充足的人員配備,除了及時招聘新員工外,還要提供合理的薪酬提高員工滿意度,減少人員的流失,保持員工隊伍的穩定。
(五)提高客服人員服務意識。
無論怎樣預測來話,合理排班,要提高接通率,調動客服代表的積極主動服務意識是重要的,讓客服代表明確對自己的角色認知,知道我是代表”,我是企業服務的代言人,摒棄小我,用職業語言為客服服務,倡導優質服務的原則,通過各種激勵和考評提高工作效率,這樣,客服代表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電話就易接通,接通率自然提高,同時,工作積極性提高,遇到緊急突發的短時話務高鋒,也能更容易調動應急梯隊,對現場緊急話務支援。
總之,影響呼叫中心接通率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只有首先了解現狀,進行原因分析,并且找出主要原因,指定改進措施,并且對改進措施進行效果跟蹤檢查,措施可行,就繼續鞏固和實行,如果改進措施效果不明顯,就繼續分析,制定對策和加以改善,通過PDCA原則不斷循環,就能把影響接通率的種種因素明確并且有合理有效的措施,從而保證電話易接通 ,完成呼叫中心接通率的各項指標。
作者為山東移動客服二中心膠東分中心熱線副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