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殘聯副主席湯小泉來到高新區,視察全國首個殘疾人呼叫中心,并稱贊大連為殘疾人就業辦了一件大好事,全國首創,世界領先。該呼叫中心首批可接收300名殘疾人就業,其中100人可以居家就業。這是大連高新區擴區以來注重改善民生、全面發展社會事業的又一亮點。
2009年,是高新區代管凌水街道、龍王塘街道和奶牛場,拓展發展空間、履行社會職能的第一年。一年來,高新區繼續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多項指標增速居全市前列。同時,注重改善民生,積極探索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逐步形成具有高新區特色的社會事業管理體系,讓人民群眾切實分享經濟發展成果,感受和諧社會建設的成就。
2009年,高新區深入實施科技惠民示范工程”,城鎮居民人均年收入達17,328元,同比增長18.5%。在這一年,高新區建立起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開通城市居民低保網絡管理系統,在全市率先完成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提標工作,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困難群眾基本生活水平同步增長。為更好地幫助特殊困難家庭,出臺了一系列扶貧幫困舉措:實施特困家庭子女入學資助暫行辦法,對2009年考入大學的貧困家庭大學生實施救助;接收30余名市內破產、轉制企業的精簡退職職工,發放生活補助金7.59萬元;制定了區、街道和村三級響應《自然災害應急救助預案》,設立50萬元救濟救災應急資金,建立兩個應急物質儲備聯系點、1個物資儲備庫。
2009年,高新區向6家養老院新增的848張床位發放了補貼;新批準成立兩家民辦養老院,新增床位200張;為1.4萬多名60歲以上老人辦理老年證,為4300多位老人辦理意外傷害保險。在教育方面,投資超過2.4億元,新、改擴建學校,新建一所區級公辦幼兒園和一所區級早教中心。在醫療衛生方面,高新區已逐步建立新型城鄉衛生服務體系。涉農地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標準已達170元/人年,超過全市標準,參合率達99%以上。
促進和幫助高校畢業生就業。攜手100余家區內企業5次進高校,提供2000多個就業崗位,吸納1800多名應屆大學畢業生。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向全國推薦了這一經驗和做法。
2009年,高新區GDP增長25%,萬元GDP能耗下降4.5%,低于國家和大連市平均水平。要發展,更要青山綠水”。2009年,共有9個不符合環保的企業項目被高新區拒之門外。
管委會負責人表示:高新區已從過去單一的產業區發展成為承擔經濟建設和社會事務雙重職能的新城區。發展經濟是改善民生的先決條件和基本保證,改善民生是發展經濟的動力源泉和根本目的,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