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服務業發展已經成為我國中心城市拉動經濟快速增長的巨大動力,是顯示現代化建設水平提升的重要標志。按照市第十次黨代會、《大連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和中共大連市委、大連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的意見》的要求,未來5年,大連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是堅持以人為本和科學發展觀、轉變增長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增強服務功能、擴大社會就業、構建和諧大連、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建設東北亞重要國際城市、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客觀需要、戰略選擇和必由之路。
一、發展基礎與發展方向
(一)發展基礎
"十五"時期,大連市積極貫徹落實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在改造傳統工業和發展先進制造業的同時,依托沿海區位和對外開放等優勢,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經過2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建設發展,大連市人均GDP已經超過4000美元,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成為東北地區重要的金融、商務、商貿、旅游中心城市和全國知名軟件外包基地。房地產業、社區服務、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市政公用等事業得到同步推進,為地區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2005年,服務業增加值實現972億元,服務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5.2%,對地區生產總值的貢獻率達到43.6%,全市現代服務業框架體系初步建立。
--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成為構建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基礎。大連目前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集裝箱港、北方最大的糧食中轉港、石油液體化工品轉運港。一批本地大型企業的自營物流、專業化和社會化大型配送中心、國內外著名物流企業進入,大窯灣集裝箱碼頭、30萬噸級礦石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煙大鐵路輪渡、沈大丹大高速公路、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擴建和空港物流中心等工程相繼建成,集裝箱班列開通,航運交易平臺、口岸支付平臺、口岸呼叫中心、危險品申報系統等多個信息平臺啟用,推動物流業基礎設施和服務功能不斷完善。
--金融業穩健發展,東北亞地區國際結算中心作用初步顯現。初步形成了銀行、保險、證券、期貨、信托行業齊全,中外機構并存,功能完備,運行穩健的金融體系。先后引進中外資銀行、保險機構22家。有6家外資銀行大連分行獲準開辦人民幣業務,4家開辦全面外幣業務。設立了合資法人壽險公司和獨資法人財險公司。與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近4000家銀行建立了業務代理關系。期貨成交量和成交額分別占全國期貨市場總成交量和總成交額的61%和35%,大豆期貨交易繼續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異軍突起,成為新的經濟增長亮點。大連是全國惟一的"軟件產業國際化示范城市",目前已有簡柏特、惠普、松下、SAP等27家世界500強企業在連開展產品研發、軟件外包等業務。2005年,全市軟件與信息服務企業達520家,從業人員3.1萬人,銷售收入102.7億元,相當于全市GDP的4.8%。外包服務快速上升,占軟件與信息服務銷售收入總量的1/3,基本確立了"東北亞軟件及信息服務中心"地位。大連軟件園被國家授予"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國家軟件出口基地"。
--旅游業優化升級,"浪漫之都"品牌魅力彰顯。旅游服務設施進一步完善,現擁有各類星級飯店155家,旅行社362家,其中開展國際旅游業務的旅行社29家。已經開發旅游景區、景點、度假村160余處。旅游業發展思路不斷創新,確立了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品牌拉動、全面提高的旅游業發展模式。注冊了"浪漫之都"的城市旅游品牌,構筑了以觀光旅游和休閑度假旅游為主、商務旅游和會展旅游為輔的產業格局。
--科技服務業優勢明顯,自主創新和研發能力不斷增強。先后創建了中小企業科技服務中心、創業投資公司、科技擔保公司、俄羅斯技術轉化中心及技術產權交易機構。在重大項目和關鍵技術領域通過引進消化再創新,研制出永磁懸浮技術、第三代移動通訊技術、燃料電池和氫能源利用、納米材料等技術和產品。2005年,全市科技服務企業達到1357家,從業人員2.6萬人;各類科技企業孵化器28家,在孵企業1800個,孵化器建設規模位居全國前列。2005年,申請專利5573件,有154項科技成果獲國家、省、市科技獎勵,自主研發取得突出成績。
--商務服務業逐步壯大,市場化程度明顯提高。2005 年,全市商務中介服務機構達到7025家,從業人員6.6萬人。已有11個公證處、135個律師事務所、113家注冊會計師事務所、1127家咨詢與調查機構、1101個廣告業經營組織、416個各類職業中介服務機構和828家其他商務服務機構。專業化、國際化的展覽項目占到80%以上。大連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和國際服裝紡織品博覽會等成為我國著名國際展會。國際汽車展、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中國軟交會等專業展會也都具有較高的國際知名度。
--商貿業持續穩定發展,水平功能不斷提升。形成了布局合理、各具特色、功能互補的市級商業中心框架。重點規劃建設了24個社區商業中心、550 家便民連鎖店。連鎖商業企業發展到80多家、2900多個店鋪,市場份額達到37.8%。大型購物中心發展到18家,大型超市發展到30家。先后引進沃爾瑪、家樂福、麥德隆、樂購、好又多等跨國連鎖商業企業。區市縣和農村商業步入快速發展階段。廣泛開展了以建設連鎖經營網絡、商品配送網絡、農副產品收購和分銷網絡為主要內容的"千村百鎮"市場工程。
(二)存在問題
一是第三產業發展仍然落后于第二產業發展,服務業滯后的"短邊"效應直接影響到城市競爭實力和資源配置效率,生產性服務業發育不足,難以為一、二產業發展提供有效支撐。二是對一些新興現代服務業統一的規劃、引導、培育和支持力度不夠。三是服務業的產業化不足,市場化程度不高。四是開放度不夠,服務業利用外資相對落后。五是沒有統一規范的統計體系,難以為政府決策提供保證。六是缺乏專業人才,尤其是復合型高端人才匱乏,突出體現在新興產業、高智商領域的人才短缺,物流業、會展業、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人才制約矛盾突出。
(三)發展機遇
--服務業領域的進一步開放和國際產業轉移,為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已經進入加入WTO后過渡期,在入世協議中承諾絕大多數領域對外開放,服務業對外開放的進程明顯加快,吸引國際產業向中國轉移的能力明顯增強。大連是東北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和龍頭,已經成為國際產業轉移的重要承接地區,隨著國際產業轉移的進一步加快,將會更多地承接國際金融、流通、咨詢等服務產業轉移,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創新招商引資模式,實現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從而推進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
--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契機。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城市以及"浪漫之都"旅游品牌的確立,特別是國家批準設立大窯灣保稅港區,為大連全面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創造了有利條件。大連城市新的功能定位和戰略目標都為大連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提供了強力支撐,必然引導大連向國際貿易、物流、金融、信息、旅游和產業轉移中心邁進。進一步提升城市對外開放、輻射帶動服務功能,盡快實現由沿海開放城市向區域性經濟中心城市轉型,這也為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提供了難得的發展契機和巨大的市場空間。
--工業經濟的穩步增長,為現代服務業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大連具有雄厚的工業經濟基礎,制造業始終居于重要地位。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發展戰略,把加快發展制造業作為振興民族工業的支柱產業。市第十次黨代會也把著力推進新型產業基地建設作為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首要任務,明確提出"優先發展先進制造業"。在產業融合聯動發展的趨勢下,制造業競爭力的提升將會更多地依賴于生產性服務業作為有力支撐,這也為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提供了重要基礎和客觀需要。
--城市功能區建設加快,為現代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推進"一個中心、四個基地"和"一島十區"建設中,工業化進程必將帶動城市化進程,城市化進程將對現代服務業發展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城市規模的拓展,城市功能的輻射,城市人口的增長,城市設施的建設,都為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拓展廣闊渠道,也對整體服務水平和服務層次提出了更高要求。
--消費需求不斷拓展升級,成為現代服務業持續發展的強大動力。2005年,大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年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1994元和5903元。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高,將使消費結構不斷升級,逐步由生存型、溫飽型轉變為享受型、發展型消費;醫療保健、交通通訊、娛樂文教等3項消費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勢頭;旅游、汽車和住房消費必將帶動上下游產業聯動發展,都為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蘊含新的機遇。
(四)面臨挑戰
在新世紀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鍵時期,大連現代服務業發展同時面臨著嚴峻挑戰。一是國際服務產業競爭影響已經加劇。國際服務產業轉移進程加快,巨大的經營規模、全新的管理理念、發達的營銷網絡、先進的技術優勢將會沖擊中國市場。大連作為外向型沿海口岸城市,整個服務產業面臨的競爭形勢將會更加激烈。二是國內服務產業發展壓力正在加大。上海、北京、天津、廣州、深圳等發達城市,目前都把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中心城市發展戰略重點加以推進。沈陽、長春、哈爾濱等東北地區中心城市也都制定了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已與大連形成了搶抓發展先機、競爭服務市場的挑戰態勢。三是大連服務產業制約瓶頸亟待破解。全市缺乏現代服務業發展總體規劃,體制性、機制性、結構性矛盾比較突出,傳統服務業比重偏大,現代服務業比重偏小,直接導致了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和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低,與國內發達城市相比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現有經濟功能區由于受到行政區劃管理體制制約,難以在要素資源配置上進一步大幅度提高效能。開發區、高新技術園區等先導區作為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更是因為土地資源嚴重不足受到困擾,在空間拓展、產業布局上難以形成更大規模和提升檔次水平,進一步深化體制改革、機制創新勢在必行。
(五)發展方向
在新世紀新階段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逐步形成服務經濟為主的產業結構,推進工業化和現代化進程,是黨中央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鍵時期賦予國內中心城市的一項戰略任務。遼寧省委、省政府對大連在全省現代服務業發展中起領先作用寄予厚望。大連現代服務業在珍惜機遇、應對挑戰中力求實現突破性發展,進而把現代服務業培育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龍頭產業,需要充分考慮產業發展規律、國際發展趨勢、現實發展基礎和城市區位功能,選擇和明確三大發展方向,引導切入,強力突破,重點集聚,層層輻射。
一是必須緊密結合分解實施市第十次黨代會、大連市"十一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戰略任務,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建設新型產業基地,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二是必須緊密結合東北亞重要的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發揮大連在東北區域經濟發展中輻射帶動和對外開放窗口的作用,完善服務設施,發展服務產業,增強服務功能,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增強區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為促進東北亞地區經濟發展提供功能完備的服務平臺;三是必須緊密結合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以自主創新為內在動力,優先發展知識型服務業,發揮高新技術優勢培育扶持高端服務產業,為增強大連自主創新能力健全良好的服務保障體系;四是必須堅持協調城鄉發展和推進工業化、城市化,統籌規劃現代服務業的發展布局,以城帶鄉,以商促農,確保城鄉居民都能享受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帶來的成果,實現"惠民富市"目標。
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隨著社會化、專業化分工發展,生產性服務業越來越成為影響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競爭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十一五"時期是大連建設新型工業基地和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一個中心、四個基地"和"一島十區"建設將與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關聯更加緊密。要緊緊圍繞促進制造業發展需求重點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為制造業提供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務、質優價廉的信息服務、更新改造的科技服務以及市場中介、商務營銷、產品展示、檢驗檢測、咨詢培訓、低息融資等全方位服務,降低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發揮信息化與知識型服務業的聯動作用,引進和培育高科技龍頭企業和高智商優秀人才,著力發展創意、設計、研發、孵化和業務流程外包等新興產業,進而增強大連先進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
創新發展消費性服務業。隨著消費領域不斷擴展,消費結構不斷升級,消費需求不斷提高,消費性服務業發展對擴大社會就業、構建和諧社會、不斷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多樣化物質文化需求、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堅持以人為本方針、實施"惠民富市"發展戰略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必須面向不同層次消費者創新發展消費性服務業,廣泛采用先進技術改造使餐飲、商貿、社區、旅游等傳統服務業提升為特色服務業,尤其要高度重視改革創新房地產業、醫療衛生、文化教育和市政公用等事業的發展模式,以人為本,便民利民,千方百計解決好城鄉居民就業、住房、醫療、教育等實際困難。
協調發展城鄉服務業。加快現代服務業發展,必須堅持城鄉統籌規劃、協調發展的方針,在功能布局、空間布局和產業布局上充分考慮區域功能定位進行合理設計。主城區、新城區要形成各具特色的都市經濟體系,對現代服務業發展進行重點布局。北三市和長海縣要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致力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點發展服務于制造業、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現代農業物流園區、科技和信息服務體系建設,推廣農業先進技術,提高農民消費水平。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構建和諧大連、創新型城市建設的要求,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增強服務功能,擴大社會就業。圍繞率先實現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和東北亞重要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以構建東北亞區域現代服務業中心和東北亞重要國際城市為目標,以促進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為重點,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突破口,堅持國際化帶動、市場化促進、信息化支撐和法制化保障,實現三次產業融合互動、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協調發展,中心"集聚區"帶動其他 "輻射區"的新格局。大幅度提高大連市服務東北、服務環渤海、服務全國的能力及水平,進一步提升大連國際競爭力,促進大連現代服務業跨越式發展。
(二)基本原則
--開放帶動,創新發展。緊緊抓住經濟全球化、現代服務業迅速發展機遇,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與合作,進一步擴大現代服務業對外開放,以國際化帶動現代服務業發展。以開放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加快制度創新和產業創新步伐,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與內在動力,扎實推進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
--全面規劃,重點突破。科學制定符合大連發展實際的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發揮規劃的布局導向作用和法律效應,有重點、分層次推進優勢、重點產業發展,優化全市現代服務業布局,打造各具特色的產業集聚區。
--產業融合,聯動發展。適應大連經濟發展階段性、區域性特征以及產業基礎,加快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工業化促進信息化,重點發展與先進制造業相關聯的生產性服務業,促進產業鏈條分工細化和延伸,形成高效配套的服務體系,提高制造業競爭力,實現三次產業融合、聯動發展。
--市場運作,政府推進。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為主體,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以競爭促發展、促提高;發揮政府的宏觀指導、政策推動作用,實現政府主導力、企業主體力和市場基礎力"三力合一"。
(三)發展目標
抓住新世紀重要戰略機遇期的關鍵時期,依托大連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比較雄厚的產業基礎,把大連建設成為服務東北,服務環渤海,面向全國,輻射東北亞的國際物流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性軟件與信息服務中心、中國最佳旅游城市、中國北方的科技服務及制造業研發基地、文化創意名城、商務會展名城和國際商貿樞紐。構建起與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和新型產業基地相適應的生產性服務業體系,與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相融合的消費性服務業體系。到2010年,形成現代物流、金融服務、信息服務、旅游服務、科技服務、文化創意、商務服務、現代商貿八大重點領域,大孤山半島、東港區、人民路、星海灣、香爐礁、旅順南路、大東溝、羊頭洼八大集聚區的發展新格局。大連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 %以上,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50 %以上,服務業城鎮從業人數占全市從業人口總量的比重達60 %以上,為率先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加快建設東北亞重要國際城市奠定堅實基礎。
三、現代服務業發展的八大重點領域
(一)構建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
圍繞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力發展以港航服務為主的現代物流業。依托口岸區位優勢和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優勢,構筑物流政策、物流設施、物流信息三大平臺。著力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增加總量,提高配套能力;制定和完善物流產業政策,優化行業發展環境;加快物流企業資源整合和信息化建設,提高物流組織化、集約化水平;規范物流企業經營行為,提高企業經營管理水平。培育一批大型物流企業,形成體系健全、結構合理、貨暢其流、交通便捷和特色明顯的現代化物流網絡。重點建設集裝箱物流、石油及制品物流、礦石物流、糧食物流、汽車及配件物流、水產品物流、食品冷鏈物流、建筑(裝飾)材料物流、機電產品物流等物流中心。形成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北箱(以集裝箱和整車滾裝為主)南散(以油品、礦石和糧食等大宗干液散貨為主)"物流基礎設施結點鏈網體系。重點推進工商企業物流業務外包,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建立城鄉一體化、社會化、專業化的物流分撥配送體系,大幅度降低工商企業物流成本,創造一流的物流環境,使現代物流業成為大連的支柱產業。到2010年,物流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12%以上。
(二)構建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
發展總部經濟,拓展國內外業務空間,著力提高對東北乃至東北亞區域輻射能力;繼續深化金融改革,推動金融創新和市場發展,開發金融產品;充分發揮銀行業融通資金的功能和作用,構建起高效、健康、安全、主體多元的銀行服務體系;加快保險業創新發展,推動保險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探索商業保險參與社會管理的有效方式;重點建設商品期貨交易中心,形成以大豆、玉米為核心的農產品期貨品種體系,發展工業品期貨、期權交易;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促進證券業規范運行,推動更多企業在海內外上市融資,促進中小科技企業在創業板上市。擴大直接融資,研究設立產業基金,發展債券融資,探索產權交易、股權交易的有效方式;積極發展、做大做強地方金融機構,爭取離岸金融業務,開發金融產品,培育地區金融品牌,推進大連銀行跨區域經營,深化農信社改革,組建保險公司,支持信托投資公司及重組后的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積極發展貨幣經紀、期貨經紀、基金管理、金融租賃、金融公司、財務公司等各類金融服務機構;加強風險投資體系和中小信用擔保體系建設;努力把大連建設成為東北地區國際結算、外匯交易、投融資與金融服務中心,全國商品期貨中心、北方保險業中心、東北亞國際金融中心。到2010年,金融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9%以上。
(三)構建國際性軟件與信息服務中心
以基礎及應用軟件開發為重點,把大連建設成為集技術研發、信息服務、人才教育于一體的國際軟件名城和國際軟件外包中心。加快互聯網信息服務發展,推進數字信息傳輸網、衛星通信系統等先進通信設施建設以及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的升級改造和融合應用,推進第三代移動通信、數字電視等一批關鍵技術的示范和產業化應用,提升信息傳輸業發展水平。深化對日軟件出口,拓展歐美軟件外包、BPO、ITO、KPO、嵌入式軟件、自主產權軟件產品開發及應用,加強數字內容產業和IT人才教育與培訓。建設我市信息平臺門戶,帶動各個領域信息增值服務的有效開展,進一步提高完善電子政務,搭建公共服務平臺,逐步實現政務信息公開和信息資源共享。到2010年,軟件與信息服務業銷售收入達到500億元,軟件出口28億美元,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到5%以上。
(四)建設中國最佳旅游城市
以濱海旅游和都市旅游為主導特色,以提升旅游產品國際化水平為核心,構建主城區、新城區、北三市及長海縣三大旅游板塊,促進旅游業向度假休閑階段轉變。加快開發休閑度假產品和專項產品,形成若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旅游產品集群和旅游集聚區。在鞏固和提升現有旅游產品的基礎上,規劃建設一批競爭力強、牽動力大、市場前景好的旅游新項目,重點開發城市周邊濱海休閑度假、北部山林休閑觀光、長海島嶼度假、溫泉養生度假等產品,努力構建現代休閑旅游度假產品體系,把大連建設成為有特色、高品位、國際化、高收益的中國最佳旅游城市。
(五)建設中國北方科技服務和制造業研發基地
重點發展工程與技術、生物醫學等領域的研究與開發及測繪、技術檢測、技術推廣、計算機系統服務、環境監測等專業服務。建設公共檢測平臺、技術產權交易平臺、公共研發和技術平臺,形成功能社會化、服務產業化、結構網絡化、手段現代化的科技服務體系。開展"產學研"交流與合作。探索對外交流形式,建立和拓展技術交易平臺,構建東北亞地區技術轉移和服務中心,努力把大連建設成為國內外研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的集聚地、技術服務外包基地,促進"大連制造"向"大連研發"、"大連創造"轉變。
(六)建設中國北方文化創意名城
加快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藝演出、文化娛樂、教育培訓、醫療保健、體育健身等領域產業化進程。加快建設代表城市文化形象的重點文化設施。積極推進文化管理體制和機制創新。有效整合文化資源,集聚創意高端要素,加速文化產業園區建設,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集群化發展。積極發展有產業基礎的工業設計、出版和廣告等產業,提高發展水平,延伸產業鏈條;壯大有發展勢頭的動漫、網絡游戲等產業,擴大產業規模,增強競爭優勢;推進適應未來發展需要的移動內容、數字藝術等產業,加速產業開發,積蓄發展能力。建立健全文化創意產業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健康、快速發展的法律和市場環境,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把大連打造成中國北方的文化創意名城。
(七)建設中國北方商務會展名城
重點發展法律、經濟鑒證、投資和資產管理服務,培育市場主體、品牌和特色商務服務,促進商務機構在區域間的聯合、重組。加快拓展和規范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經濟仲裁等法律服務發展,提高服務水平。規范發展會計、審計、稅務、資產評估、校準、檢測、驗貨等經濟簽證類服務。積極發展項目策劃、財務顧問、并購重組、上市等投資與資產管理服務。大力發展會展業,在國際會展方面要力爭成為東北亞地區國際展覽和國際會議的重要舉辦場所。建設成面向東北地區最大的會展中心城市,成為中國北方主要的商品展示、訂貨、交易中心。
(八)建設中國北方國際商貿樞紐
推進以連鎖經營、物流配送、特許經營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現代流通方式,拓展國際采購,積極引導連鎖經營從超市、百貨店向便利店、專賣店等多業態滲透,從傳統商業零售、餐飲業向汽車服務、家政服務、教育培訓、維修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拓展,提高連鎖經營的組織化、規模化、集約化程度。按照優化市區、強化新區、輻射農村的思路調整商貿業空間布局,重點完善和建設糧食、船舶配套產品、機電產品、果蔬、海產品等地方優勢和特色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使其成為部分商品的集散中心。提升傳統商業區輻射能力,完善五大現代商貿區的集聚服務功能,形成核心商業區、次商業中心和社區便利網點的布局。建立起結構優化、布局合理、功能互補、各具特色的城市商品流通新體系,形成各種所有制商業共同繁榮、城鄉商業協調發展的局面。把大連建設成為規模可觀、結構優化、效益良好、功能齊全、輻射力強的中國北方國際性商貿樞紐。到2010年,連鎖經營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60%以上,商貿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12%左右。
四、發展現代服務業的區域布局和八大集聚塊區
大連主城區和新市區是發展現代服務業的主體區域,要依托功能分區、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優化產業結構,強化服務功能,突出分區特色。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作為現代服務業的"中心城區",要著力發展體現港航服務特色的金融服務業、物流服務業、現代商貿業、科技與信息服務業和文化創意、商務服務業,強化中央商務區核心功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在突出科技服務、旅游業發展特色的同時,積極拓展服務業領域,發展軟件、教育、文化及服務于先進制造業的相關產業。先導區要發揮對外開放優勢,優先發展商務服務、物流服務、信息服務、科技服務、中介咨詢服務等與先進制造業密切相關的生產性服務業。金州區圍繞新市區建設,在完善自身服務體系的同時,發展為先導區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改造提高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北三市在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和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緊緊圍繞承接中心區制造業轉移,重點發展為制造業、農業和農村經濟服務的生產性服務業,特別要加快現代農業物流園區和科技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形成城鄉聯動的服務網絡。長海縣要把"海上大連示范區"作為重點服務領域,加快提升為海洋經濟提供產前、產中、產后全方位服務的功能,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要著力建設現代服務業八大集聚區:
(一)大孤山半島
以大窯灣保稅港區為核心功能區,發揮核心功能區的示范帶動作用,集國際采購、貿易、分撥、中轉、信息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大連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向整個大孤山半島擴展,使大孤山半島成為具有保稅區功能和未來自由貿易區先行區內外合作的示范區。
(二)東港區
以老港區改造為契機,依托現有港航服務業,形成區域性集聚性功能配套設施群。構建國際郵輪的區域母港和核心服務區。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把東港區打造成為我市中央商務區的新功能分區、航運中心區、郵輪經濟核心區和文化創意園區。
(三)人民路
依托中山廣場金融商務區,建立類型多、質量高、競爭力強的銀行、保險、證券體系。完善人民路商務寫字樓設施,發展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發展信息咨詢、法律服務、經濟鑒證、投資管理、研發設計等中介服務業。充分利用現有的商務大廈、星級酒店和海關商檢等商務設施的基礎優勢,吸引地區總部、分部及研發、管理、結算中心落戶,打造現代化的中央商務區。
(四)星海灣
以期貨業為龍頭,形成農產品期貨交易體系,發展工業品期貨、期權交易,建立全球重要期貨交易中心。廣泛吸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國際結算銀行、內外資銀行、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國際財團及區域性總部,國際跨國公司資金結算中心、區域管理中心,全國性總公司管理總部、財務中心,國內外知名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金融咨詢機構等組織的辦事機構入駐,成為大連市現代金融業和總部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依托世界博覽廣場和會展中心,承接國內外高端大型會議,培育更多品牌展會,提高專業化、國際化水平。
(五)香爐礁
以倉儲式超市、大型專業賣場以及生活消費品市場為主要業態,現代商貿物流和臨港臨海產業有機融合,成為主要服務于城市生產、經營和消費物流的商業物流園。
(六)旅順南路
以軟件園和七賢嶺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為核心區,以黑石礁和欒金村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區為依托,沿旅順南路向西延伸,與旅順塔河灣的"大學城"相連。構筑起以軟件與智能信息服務業、軟件外包及動漫產業,高等教育為支柱的新功能產業帶的主體框架,使之成為吸納全球"知識產業"轉移的集中區。
(七)大東溝
在旅順北路辛寨子街道大東溝村,規劃總占地面積14平方公里區域,集中發展軟件產業及軟件外包業,將其打造成為新的國際軟件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服務外包基地
(八)羊頭洼
發揮羊頭洼港的區位優勢和交通優勢,以煙大鐵路輪渡開通運營為契機,以大連中鐵渤海輪渡綜合物流基地為中樞結點,構建鏈接東北和我國東部沿海南北大通道物流主樞紐,打造南部綜合物流園區,使之成為大連市現代物流服務鏈網一級結點,我國北方鋼鐵、船舶、果蔬、木材等大宗散雜物流綜合基地,客貨滾裝和內貿集裝箱物流重要功能平臺。
八大聚集區位置圖
五、現代服務業產業布局與重點項目
(一)現代物流業布局及重點項目
大窯灣保稅物流園區:以大窯灣保稅物流園區為中心,構建東北國際采購基地保稅物流網。以大連新港物流區、北良港物流區、保稅區物流區和雙D港物流區為一體的環島帶狀物流園區,加快形成大連國際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北箱(以集裝箱和整車滾裝為主)南散(以油品、礦石和糧食等大宗干液散貨為主)"物流基礎設施結點鏈網體系,成為與保稅區、開發區及其臨港工業基地一起成為鏈接哈長、沈大大通道城市帶增長極,為"前店后廠"、"前港后區"的東北現代物流發展新格局的形成奠定條件。
大連陸港物流園區:到2010年建成綜合物流園區,在沈大高速公路后鹽出口兩側,建立甘井子陸港物流中心區,基本形成現代物流業發展框架,成為區域性物流和國際物流供應鏈中的重要結點、汽車及配件物流中心、建筑裝飾材料物流中心、機電產品物流中心。
大連港物流園區:到2010年建成老港物流園區,以大港區、黑嘴子港區為依托,形成以內貿集裝箱和城市配送物流為主的臨港物流園區、水產品物流中心。依托遼漁集團的國際水產品交易市場組建大連國際水產品專業物流中心,依托黑嘴子水產品交易市場改造成為以水產品物流為主、以市域水產品配送為主的水產品物流中心、水果蔬菜物流中心。
大連灣物流園區:作為大連航運中心核心功能區重要組成部分,大宗散雜(鋼材、煤炭)儲運轉運基地鏈網中樞結點和市域物流配送基地,逐步把大連灣打造成地區散雜貨集散港。
大連香爐礁物流園區:香爐礁物流園區位于西崗區以東,占地面積57萬平方米。該園區是以麥德龍、百安居、宜家等商場為主體的大型倉儲式購物區,以工業產品交易市場和物流運輸中心為主體的生活生產物資調劑交易和運輸區,以中小型倉儲店為主體的中央購物區和以商務酒店、寫字樓、公寓為主體的配套服務區。要將該園區建設成為大型倉儲式物流中心、專業賣場以及生活和生產資料市場為主要業態,以服務于城市物流流通生產、經營和消費為主要目標,現代商貿物流和臨港臨海產業有機融合的物流園區。
空港物流園區:依托大連周水子國際機場,并在新機場選址附近預留空港物流園區的發展區域。要將該園區建設成為具有國際中轉、快遞、物流增值服務、國際貿易及展覽展銷、倉儲配送功能的空港國際物流中心。2010年,空港貨物吞吐量達到21萬噸以上,物流業務收入年均增長10-15%。
羊頭洼綜合物流園區: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一期工程總占地面積1.04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70萬平方米。先期開發建設旅順新港北岸主體區,建設三羊頭綜合港區,推進中鐵火車輪渡物流和中錦投資公司中錦鋼鐵物流項目。
北良國際糧食保稅物流園:發展國際糧油物流保稅業務,建設國際糧食物流貿易中心、糧油轉運基地和現貨交易、糧食集裝箱運輸、糧油物流配送體系及玉米、小麥、大米、植物油、潤滑油、生物食品等臨港加工項目。
金州二十里鋪物流園:規劃建設占地面積23平方公里的倉儲、物流及綜合服務等4個區,主要承接大連朱棋路企業搬遷,
文章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