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的一個判斷在上海正形成越來越高的共識:把上海建設成名副其實的國際金融中心,離不開大力發展金融BPO(業務流程外包)。
專家認為,發展金融BPO可以把大量國際金融后臺業務部門先行吸引到上海,逐步把上海建成國際跨國金融機構的亞太總部和服務全球的后臺部門,真正使上海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金融中心。
統計數據為這個判斷提供了佐證:截至2006年底,上海市金融機構總數已經達到610家,僅陸家嘴金融中心就聚集近400家。而與此同時,坐落于張江上海市銀行卡產業園中的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迅速發展,與陸家嘴遙相呼應,成為金融服務的后臺。
這一共識逐漸形成,上海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產業的步伐立即提速。業界人士普遍認為,這對于上海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造中國乃至世界的經濟、金融和信息中心,有著不可估量的戰略意義。
大批金融企業的集聚成為上海發展服務外包的獨特優勢,圖為位于上海外灘銀行街的銀行外景。趙 亮攝(中經網供圖)
金融服務外包
機會凸顯
出了上海地鐵2號線龍陽路站,再乘車半小時就可以抵達“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在花園式的園區內,一幢幢風格典雅的建筑鱗次櫛比,產業基地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園區發展得太快了,快得超乎想象。”
產業基地的前身叫做“上海市銀行卡產業園”,2002年7月,上海市為全面實施“銀行卡產業”發展戰略,成立了“上海市銀行卡產業發展領導小組”。伴隨中國銀聯成立并落戶上海,上海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推動銀行卡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銀行卡產業中心建設的氛圍已然形成,國內首家銀行卡產業基地————上海市銀行卡產業園應運而生,并于2003年3月26日正式開園,當時預計通過幾年努力,初步形成一條較完整的銀行卡產業鏈。
然而隨著中國平安、交通銀行等一系列金融機構后臺核心項目入駐,園區的發展已經大大超出了銀行卡產業的涵蓋范圍,開始向金融服務外包這一更深更廣的領域拓展。于是,2005年7月,上海市銀行卡產業園又被上海市政府授牌為“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并把園區的發展戰略調整為:“立足上海,輻射全國,面向世界。通過大力引進和科學運作國內外金融信息產業資源,用10—15年的時間,將產業園建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支撐,建成國內金融信息產業的示范基地,建成世界知名的國際金融信息產業園之一。”這一轉變可以說是順勢而為。
產業基地負責人告訴記者,所謂金融業務流程外包就是金融機構將高成本非核心業務甚至部分核心業務外包給專業服務公司,以有效降低成本和提高核心競爭力,其業務內容主要包括:產品研發設計,發卡與收單服務,數據處理與災難備份,呼叫服務等管理服務。
金融服務外包已經成為金融機構發展的趨勢,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業內人士預計,到2010年全球離岸外移投資將超過3000億美元,其中10%有望投向中國;離岸外包將超過500億美元,與金融相關的業務流程外包約50億美元以上;在岸外包方面,中國境內BPO市場到2010年將超過500億美元。
無疑,在國內一線城市中,上海發展金融服務外包的基礎條件最為優越,而在商務部推行的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中,上海的發展重點也被確定為金融業務流程外包。
金融前臺后臺
聯動發展
“如果說陸家嘴金融中心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前臺’,那么我們這個園區就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后臺’。‘前臺’迅速發展,和我們這個‘后臺’的發展互為動力、互相促進。”這位負責人說。
不妨看一組數據:截至今年2月,進入陸家嘴金融城的金融機構達到392家,以外資銀行為例,注冊在陸家嘴的外資銀行機構數量占全國的三成,外資銀行資產占全國的一半以上。外資銀行法人化管理條例實施以來,外資法人銀行相繼落戶上海,截至目前已有7家外資銀行法人機構經批準正式開業,另有4家外國銀行法人機構獲準籌建。截至2006年底,各中資商業銀行在滬設立營運中心已經達到30家,業務范疇不僅包括票據、信用卡、資金運營、產品研發、零售銀行管理等市場前沿的各個方面,還覆蓋了數據處理、會計處理、國際貿易單證處理等多項銀行后臺業務處理功能;此外,證券指數公司、貨幣經濟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汽車金融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也不斷涌現。
金融“前臺”的發展為“后臺”的發展提供動力,“后臺”的發展為“前臺”提供服務。隨著陸家嘴金融中心的迅速發展,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的發展也駛入了快車道。記者獲悉,截至2007年6月,基地一、二期共引進功能性項目14個,目前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聯、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交通銀行、中國銀行、招商銀行、興業銀行、上海銀行、太平人壽、上海期貨交易所等后臺核心項目均已落戶基地。簽約項目總投資估算將達160億元人民幣左右,預計吸納就業人口近40000人。
浦東新區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的主要區域,是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主要載體,目前已基本完成了作為一個現代國際金融中心的整體功能性布局,初步形成了以陸家嘴CBD為核心的金融前臺功能區和以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為載體的金融中后臺功能區的基本格局。
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作為后臺支撐的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將實現四大功能,即產業集聚創新功能,形成國內外金融信息產品的技術創新中心、業務創新中心和運營機制創新中心;金融后臺服務功能,與陸家嘴金融貿易區前后呼應,形成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前后臺聯動發展格局;國際金融業務流程外包承接功能,打造中國服務外包金融BPO示范基地,為上海發展國際金融信息服務業發揮示范作用;輻射帶動功能,成為上海乃至長江三角洲產業能級提升的動力源,并通過發達的金融信息服務業帶動整個金融業的集聚和發展,從而帶動先進制造業和其他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服務外包產業
整體推進
以金融服務外包為主線,上海已經形成了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整體氛圍,并開始向縱深發展。
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外經貿委主任周波表示,上海服務外包發展呈現出兩大特點,首先,當前上海服務外包業務種類相對齊全,信息技術外包占據主導地位,2006年的數據表明,上海市軟件企業營業收入達到616億元,軟件從業人員已達14萬人,目前上海實現登記的軟件出口企業有200多家,2006年軟件出口992億美元,保持高速增長態勢;此外,業務流程外包主要形態在上海都有開展,主要涉及呼叫中心、人力資源、金融后臺支持、管理咨詢、檔案管理等領域。
其次,上海服務外包領域企業分布相對集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目前上海已經具有一批從事承接服務外包業務的優秀企業,其中通過CMM3級以上認證的軟件企業達到92家,全球六大專業服務外包公司中的IBM、惠普、EDS、埃森哲已經落戶上海;上海已經形成了以軟件外包(ITO)和金融業務流程外包(BPO)為主的浦東新區服務外包示范區;以系統集成服務、人力資源服務、會計咨詢服務等為特色的盧灣服務外包示范區。同時,上海的浦東軟件園、交大徐匯軟件園、漕河涇開發區軟件園等市級軟件基地吸引了上海大約60%的軟件企業入駐。
“到2010年,上海力爭服務外包收入達到1000億元。”周波告訴記者,上海制定的《關于促進上海服務外包發展的若干意見》已經明確了上海服務外包的發展目標。
上海發展服務外包的目標很快就落實成為各個區縣的具體行動,盧灣堪稱這方面的典范。在盧灣區委書記沙海林的主持下,盧灣形成了“一個目標、兩個集聚區、三類重點企業、四大重點領域、五大綜合配套環境”的總體思路,全力打造都市型服務外包示范區。盧灣區推進服務外包將著力集聚三類優勢企業,即領袖級企業、總部型企業和知識密集型企業。同時重點拓展四個服務外包領域,即以系統集成、開發和運營為主的信息技術服務外包;以人力資源、咨詢、會計為主的專業服務外包;以物流、結算、代理為主的生產性服務外包;以及以建筑設計、工業設計和廣告設計為主的設計研發服務外包。同時,盧灣將輔以高品質的基礎設施、人才資源、商務環境、生活配套等因素有機結合,營造出適于創新創業、宜于安居樂業的大氛圍,從而吸引優秀外包企業及人才紛至沓來。
現在,盧灣區已經在上海各區縣中率先推出了加快服務外包發展的“一攬子”政策,并相繼組建了推進國際服務外包發展的領導小組辦公室、服務外包產業園區綜合服務中心等,從而構筑起“市場引導、政府推動、企業運作、各方參與”的綜合服務平臺,為相關企業和人才提供了便捷的咨詢、審批等服務。目前,類似甲骨文、思科、翰威特、埃森哲這樣的大型企業紛紛入駐盧灣,全球業務流程外包前20強企業中,有6家入駐盧灣;區域內,列入全球服務外包領域相關排名榜單前列的企業共30家。
幾個必須
跨越的門檻
不論是上海各級領導,還是產業園區的負責人,抑或是外包企業老總,在談到上海發展服務外包的美好前景時,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標準”、“知識產權”、“人才儲備”這些關鍵詞,他們表示,上海要發展金融服務外包,促進上海整體服務產業的提升,就必須跨越這些門檻。
英標管理體系認證有限公司中國區董事總經理劉墨淵告訴記者,標準化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基礎,服務外包的項目管理、服務外包企業的能力和信用建設、服務外包產業各方的權益保護都需要標準化手段加以規范、引領和提升。服務外包業務的特點,決定了發包方與接包方的業務是建立在充分信任及相應的服務能力之上的,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起步并不晚,但發展的速度卻落后于國際上幾個熱點接包國家,其原因之一就是無法充分取得發包方的信任并以國際認可的形式展現自己的服務水平和能力。在商務部推動的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中,作為對中國的服務外包業發展的扶持,特別提出了對ISO27001/BS7799信息安全管理體系和ISO20000IT服務管理體系等國際認證的補貼政策,ISO27001/BS7799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著眼于對信息完整性、安全性和可用性的全方位管控;ISO20000IT服務管理體系則可以幫助企業充分了解和管理自身提供服務的能力,完善企業服務流程。英標管理體系認證有限公司正積極配合商務部服務外包“千百十工程”的推進活動,并積極參與上海等城市相關產業政策的制定,幫助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快速發展。
上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局長翁祖亮表示,上海各有關主管部門正在全力推進服務標準化工作,組織力量積極構筑服務標準化工作基礎,加快推進服務標準的研制、實施與試點示范。截至今年3月,已累計組織制訂并發布實施17項服務類地方標準,覆蓋信息服務、商業貿易、現代物流、都市旅游和社區服務等領域,《上海市服務標準化行動計劃》的編制工作正在進行中。全市近1/3的服務業行業協會已陸續開展了標準化的研究和推進工作,取得了一批重要應用成果。
此外,針對服務外包發展中日漸突出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上海也開始積極應對。上海市知識產權局局長陳志興表示,大力發展具有高知識產權含量和高附加值的信息服務外包業,是促進上海經濟轉型的當務之急,不久前,上海市知識產權局與盧灣區政府聯手合作,共同啟動了“上海市服務外包知識產權試點區”建設,將通過服務外包知識產權試點區的建設,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服務保障功能,營造服務外包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加強對服務外包過程中原創性和服務過程中創新知識產權的保護,以及共有知識產權的保護,進一步探索建立健全服務外包試點區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運作機制。
關于人才問題,上海也是未雨綢繆,2006年10月19日,定位于首家國家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的“張江創新學院”成立,并開始進行服務外包人才培訓。馬立雄告訴記者,目前,上海市金融信息服務產業基地也已經開始與張江創新學院展開合作,讓學院和企業大大增加了雙向選擇的機會,使學院成為園區和企業發展的智力資源庫。
目前,國家和上海市政府已陸續出臺了鼓勵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政策,上海將重點發展金融后臺服務、研發設計外包、物流外包和軟件開發外包等領域,提供的優惠條件包括對入駐服務外包園區的服務性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等的購地建設、購買或租賃辦公用房給予適度補貼;給予重點企業專項資金扶持等等。
采訪中,多位業內人士樂觀估計,以金融服務外包為引領,上海的現代服務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高潮。
2001年—2006年上海市軟件出口額及增幅
2006年上海市國家重點軟件出口型企業占全國比重
資料來源:上海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 制圖:夏 一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