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DC中國總裁郭昕 |
郭昕:大家下午好,應該確切的說,應該是下午和晚間之間,我知道時間拖的比較多,大家說讓我能不能縮短一點。我們在大連做過很多項目,我們不但做了項目,還結交了好朋友,看到了卓越向上成長的企業,今天是想分享一下IDC對中國軟件業和中國國際趨勢之間的思考,這個題目實際上我寫一篇文章,沒有寫完,把其中的觀點拿出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一共講三個內容:全球的經濟趨勢,全球化的中國軟件影響,軟件發展的獨特模式。
我看到屏幕比較小,大家不一定看得很清楚。這張圖,我們講到一個趨勢,趨勢是這樣的,剛才高總講到軟件服務外包2.0,我跟他沒有做過研究,我今天也同樣提出來,以后進入2.0時代,特點是這樣,全球化有三次浪潮農業革命、工業革命到智力革命,是資本在全球配置資源的最后一波,在這樣的全球化過程中,我們突然發現非常有意思的現象,我們發現世界變得跟我們原來看得不一樣,假如每個顏色代表不同的階段,發現兩個新的思考,割裂的全球化,割裂的服務外包,或者跟兩年前的服務外包完全不同,我們看到這個圖,產業的革命,農業的工業的到服務業的,你突然發現,實際上全球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第一個階段從政策層面,進入國家博弈的階段,就是一個企業,不再代表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力量和定位是不同的,更多的是體現經濟體制國家之間的,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比如說加息,沒有人愿意加息,因為加息會減弱國內工業的發展,但是全球化的過程中逼得國家不得不加息,最后加息的是中國,最后得力的也是中國,全球化紅利最受益國是中國,我們會看到,實際上信息革命帶來的實際上是各個產業權重的重新分配,也就是說不再存在所謂落后的能源,不再存在所謂落后的工業,工業農業全都以信息化為基礎重新打撒,一個國家的國力要靠綜合國力,中國的國力是制造業,印度是因為軟件業,在新的2.0版的全球化實在,需要有均衡發展的時代,模型放過去往后看,這里面用兩個圖來說明,第一個是中國軟件業和全球化的趨勢,中國軟件業未來發展的趨勢是什么樣的?中國的IT業從軟件服務本身有結構性的落差,這個結構性落差恰恰是2.0時代最好的源泉動力,右邊的圖中國、美國,大家看到,中國的硬件服務占74%,軟件只占了16%,服務占了9%,大家看美國正好相反,服務42%,硬件占30%,全窮也是一樣,大概軟件服務占60%左右的份額,中國剛好相反,這種結構性的落差,恰恰給予了中國一個趕上世界發展的機會,這是我們的一個。
第二個,有人說經濟危機之后,到底要不要全球化?最近大家聽到唱衰全球化,我聽到很多中國媒體也在唱衰中國服務業,大家不要跟經濟學較勁,大家看到,發包商直接受益的是成本降低,接包國我一個短暫成本的上升,換句話說,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都是一樣,這是從經濟學家度來說,再看右邊的圖,歐洲占15%日韓4%左右,其他國家10%,這是結構和世界整個的產業結構,實際上都給我們提出很多挑戰,恰恰也是我們的一個機會,中國軟件和IT服務產業,增加得非常快,成長得非??欤切碌倪@樣一個時代,大家看到黃色的部分,是海外的業務,紅色的是國內的業務,我們目前的軟件企業,國內的業務占到80%左右,這樣的結構下,實際上是和我們2.0時代,新的時代趨勢不一樣,我們在這里提出中國軟件業發展的模式,我們說印度的班加羅爾,基本是離岸業務,美國離岸業務占60%,基本是來單加工的模式,這種模式未來是走不下去的,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國內市場,沒有制造業的基礎,我們再看愛爾蘭都柏林幾乎是近岸,我們可借鑒的程度比較高,美國硅谷是創新的模式,中國應該是什么樣的模式?其實我們硬搬任何一種模式都不行想到國際經濟模式的變化,想大國際業務流程的變化,從點到線到網狀,從營運中心,從全球布點規模來講,中國的軟件企業,應該是走一種,我們叫內外兼修的模式,換句話說,國內的產業和國外的產業都要發展,而且同時要把各個產業的規模同時進行,這里面用了一張圖不詳細去講,講的是制造業演進的過程,這個有虛擬化的過程,講了很多,實際上就是組織、人員、工廠、界限把全球的打散了,用不同的點布在全球各地,所以一個組織,一個生產廠,可能沒有實體的界限,采購中心、結算中心、HR中心、交付中心、研發中心可能都在全球,而且都在不同的地方,這實際就是我們的機遇,是2.0版全球化的機遇,按照這個機遇,我們可以走這樣一條路,跟印度不同的一條路,印度走了規模經濟的路,一個產業把軟件和外包服務產業做的非常大,我們應該走一條范圍經濟的道路,我們利用國內的設備,利用國內的市場,利用國內的IT、硬件、軟件制造業的基礎,同時加快制造業的基礎,加快國際化的開放程度,加快中國的全球經濟重心向中國的轉移。
在我最后的結束的時候,我想這樣說,全球交付指數,全球30幾個城市在全球的交付能力做了一個對比,上一次做全球交付指數的時候,印度4個城市排在一二三四,中國最好到城市是大連,排在第五,可喜可賀,和大連的追求是一致的,同時有一個預測,五年以后,中國的交付指數,從交付指數本身來看應該超過印度,應該是全球領先,但是并不能證明我們在全球市場當中,就能夠得到比印度更多的份額。這個有轉型,有國際化,有重新的設計,所以說在這里,我要說我們的路實際上是很長的,我們只有不斷的根據我們的特點,根據國際化,大的經濟割據變化的趨勢,根據中國軟件和服務業發展自身的特點,打造出一個新的能夠經得住世界經濟暴風雨考驗的新的基地和軟件服務外包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