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服務外包的發展方面,與省內的南京、蘇州等城市和省外的許多城市相比,我們只能算是剛剛起步。”江蘇省委常委、無錫市委書記楊衛澤與記者一見面,坦率而又“低調”。
然而,與此形成反差的,是全市上下搶抓服務外包新機遇的濃濃氛圍。在無錫各級干部中,現在最流行的詞匯是服務外包,招商引資的最大興奮點是服務外包,市領導在會上講得最多的話題,也是發展服務外包。
“應該說,我和我們的干部都比較習慣發展制造業,還很不熟悉發展服務外包產業,要外向型服務業在無錫‘異軍突起’,當務之急是要轉換思維”。楊衛澤直言不諱。
一個新興產業的崛起,必定需要決策者在觀念和思維上的前瞻性對接。而著力推進領導干部從“制造業思維”到“服務外包思維”的跨越,是無錫市給記者留下的最深刻印象。
全球視野中的新機遇
服務外包產業是近年來跨國公司運營虛擬化出現的新形式,是經濟服務化特征的標志性趨勢,也是國際競爭的新的重大領域。
“能否抓住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先機,關系到無錫把握經濟全球化和跨國公司發展趨勢的能力,關系到無錫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關系到無錫的經濟國際化進程,關系到無錫的國際競爭力。”無錫市委以其全球視野,敏銳地感知到發展服務外包對地區發展的戰略性機遇。
在過去的20年中,蘇南地區抓住國際產業轉移的歷史性機遇,大量承接制造業外包,構建了國際先進制造業高地。而今,外包轉移又為蘇南地區實現產業升級轉型提供了新的重大契機。
最近幾年的數據顯示,外包市場總量十分驚人。2003年,全球外包市場規模達到5.1萬億美元,目前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根據預測,到2010年,將有20萬億美元的規模。90%的美國公司(約1700萬家)至少有一項業務被外包。
尤為令人矚目的是,服務外包產業極少占用土地資源,消耗資源量微乎其微,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密集的優勢,這些產業特點與江蘇尤其是蘇南的發展現狀十分契合。
無錫市外經貿局負責人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
眼下無錫出口在高速增長的同時,越來越多受到國外反傾銷調查和非關稅壁壘的制約。現在全市的貨物出口60%以上是加工貿易,具有自主品牌的產品出口不足15%,80%以上的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來自外商投資企業。顯而易見,無錫經濟結構轉型也迫在眉睫。
搶抓先機,最難的還是決策者的觀念轉型。對此,無錫市委在全市響亮地提出,領導干部首先要沖破“GDP”束縛。
習慣于制造業,習慣于招商引資,引進一個項目多少外資,給外商批多少地,大家再熟悉不過了。但離岸服務外包不是這樣,既沒有很多投資,又不需要圈多少地,有的只是成百上千臺的電腦和大量的研發、制作人員。
面對全新的生產方式,甚至有人產生疑問:他們會產生價值嗎?他們會創造財富嗎?因為服務外包從一定意義上說,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產業,不可能迅速形成“標志性建筑”和“亮點工程”。此外,基礎設施需要投入,且消費需求的產生不一定在本地發生,發展初期對所在地區的財力增長貢獻不大。然而,從長遠的角度看,服務外包產業對解決投資增長過快、能源消耗過多、環境壓力過大、資源壓力和就業壓力增大,以及優化城市人口結構等等,都具有顯著的作用。
前不久,市委專門召開了領導干部學習會和務虛會。會上安排了四節課,其中兩節課的主題聚焦服務外包產業。參加會議的干部每人發了兩本書:《世界是平的》、《世界是平的嗎》,內容都是有關服務外包的。
“我們要通過二到三年的努力,抓住新的機遇,為這一產業的爆發增長積蓄能量,儲備要素。”無錫市委雄心勃勃,目光深遠。
新機遇前的新動作
2007年元月,由市委主要負責人帶隊到北京,向商務部和信息產業部領導匯報無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工作,隨后又帶團到日本開展服務外包專題招商活動,簽約服務外包產業項目7個。
二月,日本最大軟件發包商來無錫成立NEC華東軟件外包中心,專門承接日本的軟件外包業務;國內十大軟件企業之一的軟通動力落戶濱湖區簽約興建服務外包產業園和國際服務外包學院,意在擴大對歐美的外包業務。
這只是開年之初,無錫市全力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幾個鏡頭。
發展國際外包這樣的產業,會給無錫帶來什么?精明的無錫人算了一筆賬:無錫一個軟件開發人員一年的個人所得稅,每人每年按2萬元計算,引進2000個軟件人員,僅個人所得稅一年就有4000萬元,而且只要建一幢樓基本就可以容納了。同樣是一個2000人的工廠,不僅占地多,而且往往要補貼地價,稅收也很難達到這個水平。
無錫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明顯:這里區位優勢突出,生產性服務業高度集聚,有對外開放的先發優勢;無錫構建了快捷的信息和網絡平臺,具有良好的人文法治環境和宜居環境,擁有廣闊的市場腹地,這些都為外包產業的落地鋪就了通暢的跑道。
在廣泛借鑒國內其他城市經驗和自身優勢特點的基礎上,無錫市制定了鼓舞人心的目標:到2010年,全市服務外包產業規模位居國內前十位,總產值達到350億人民幣,初步形成服務外包的產業集聚效應。服務外包人才總量達3萬人,企業數要達到500家。
無錫市委一系列動作相繼推出:為優化環境,推動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產業組織推進體系、政策促進體系、人才促進體系、公共服務體系、行業服務體系、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等六大體系全面啟動;無錫市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的若干政策意見已經制定出臺;《全球服務外包100強企業名錄》發到了各級干部手中,新的一輪招商項目在全面推進。
優勢疊加:彰顯發展新優勢
無錫服務外包重點企業的集聚效應在逐步顯現。
在無錫新區和濱湖區,依托國家級軟件園區和工業設計園區,目前已云集了華夏、華陽、橫新、ΟBC、晟峰等一批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企業,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業和一批本地中小企業構成的企業集群。
無錫華陽軟件是2003年才創辦的軟件外包企業,創辦時僅有15名員工,現在已經發展到3家合資公司,500多名員工,為日本最大的半導體制造商和財務軟件開發商提供外包服務。由于業務的快速增長,公司明年計劃增加員工到2000人以上。
記者在現場看到,華陽旗下的一家公司與日本最大的財務軟件公司ΟBC合資開發財務軟件,全部出口,在日本擁有40多萬用戶。100多位新員工是去年8月剛從省內外的應屆畢業生中遴選出來的,大家在忙碌著新產品的開發。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華陽500多位員工中,本科生占了469位,占比高達88%,而平均年齡僅有26歲。
除了軟件開發,呼叫中心、監測中心等新的服務外包形式在這里也得到了發展。記者在日本轉移到這里的一家監測中心門外,與去年剛進公司的朱靜華聊上了。朱靜華是南京郵電大學通訊工程專業的畢業生,所從事的網絡監控是流程外包(BPΟ)的一種形式。承接日本一家公司服務器的運行情況的24小時不間斷監控,一旦發現服務器運營異常,立即通過網絡告訴日方,由他們委派當地人員維修保養。這家服務器公司在日本全國有100多家用戶,轉移到華陽的有100多家企業的監控業務,明年可以做到600萬元的業務量。
當年一首《無錫旅情》,曾成為無錫吸引日資的紐帶。20年來,1000多家日資企業在這里落戶,其中日本的世界500強就有30多家。無錫的日資高地現象,可謂承接世界先進制造業轉移的經典個案。
眼下,無錫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又在尋求新的疊加優勢:針對無錫與日本跨國公司現有的合作基礎,將合力推動在未來形成“日資服務外包業集聚地”,形成制造業高地和現代服務業高地的“雙高疊加”效應。
“三到五年之后,我們再見分曉。”無錫人以其臥薪嘗膽的志向,謀劃著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