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外包的發展
記者:新致海外軟件銷售額每年超過130%的增長,面向海外的軟件開發業務(Outsourcing)是過去四年內全國發展最快的軟件公司之一。在這個過程中您覺得面臨的最大的困難是什么?
張峰:在中國軟件外包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幾乎所有的軟件都面臨著共同的問題,即人才短缺的問題。由于培養合格的軟件外包人才需要一段時間,而在軟件外包急速發展的情況下,人才的需求迅速膨脹,人才短缺便成為了快速發展的軟件外包企業所共同面臨的問題。此外,市場的開拓與維持也是軟件企業最關心的問題,因為這是軟件企業得以維系和壯大的根本。
記者:您采取哪些措施來解決人才匱乏的問題呢?
張峰: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需要從招和留兩方面著手。一方面要豐富人才招聘的途徑。我們不僅要從學校招聘一些學生來培養,來壯大我們的人才儲備隊伍,也要從社會上招聘一些有豐富經驗的人才來提高團隊的項目開發能力。另一方面,要留住優秀人才。我們通過加強與員工之間的交流來充分了解他們的感受與需要,以幫助他們在公司實現目標。除了給予優厚的薪資待遇外,我們還給員工配送期權和股票,不僅能使他們能夠得到短期的利益,而且讓他們能夠享受公司未來的發展給他們帶來的長期利益。
記者:日本市場是中國軟件外包的主要市場,也是新致的軟件外包的主要發包商,您如何看待日本發包市場的前景?
張峰:就我個人的觀點,現在的日本軟件外包市場應該比前幾年更有前景。因為日本蕭條的經濟現在已經開始恢復,內需呈現持續增長,而且大中企業的系統也正處于更新換代的時期,對軟件的需求不斷擴大,中國的軟件企業發展日本市場具有更好的機遇。現在新致在日本市場的主要業務是通訊行業,由于日本的通訊和金融都非常發達,對軟件的需求較大,我們也準備發展金融方面的業務。
記者:歐美市場是全球軟件外包最大的發包市場,但中國軟件企業針對歐美市場的外包業務比列很小。現在新致也在進行資源和經驗的積累準備出擊歐美市場,您認為新致在開拓歐美市場主要有哪些困難?
張峰:歐美市場有與日本市場不同的特點是在于由于東方與西方語言和文化的差異,要開拓歐美市場,最大的問題就是熟悉和了解歐美市場的商業規則。從事對日外包的軟件企業拓展歐美市場需要加深此特點的理解。而就日本市場和美國市場的進入難度而言,我覺得,美國市場應該不比日本市場難做。美國市場是完全的商業運作,是由規則和制度主導的,中國軟件企業介入美國社會相會對容易些。
記者:面對業務的快速發展和光明前景,新致是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的呢?
張峰:從戰略上講,新致在將來會堅持三條業務主線,即兼顧歐美市場、日本市場和國內市場。在日本市場的業務,我們現在已經突破了基礎階段,步入了穩步發展的階段。我們現在的日本業務有80%以上是產業鏈的高端業務,其業務和收入比較穩定而且發展迅速。新致的歐美業務雖然現在還處于起步階段,但歐美市場的容量更大,發展空間廣闊,其業務發展可能比日本市場更快。在我們發展出口外包時,不能忽視中國國內的市場也是一個非常具有潛力的市場。新致是以此起家的,在國內市場已擁有堅實的基礎,我們將在維持原有國內市場的同時繼續有所突破。
人民幣匯率與軟件外包
記者:軟件外包業屬于成本按人民幣計價、收入按美元等外幣計價的典型行業,受到人民幣升值的直接沖擊較大。新致的外包業務是否也受到人民幣升值的影響?
張峰:的確如此,新致的軟件受到了人民幣升值的直接沖擊。我們承接項目在國內開發,所有的成本都是以人民幣計價,而合同都是以外幣來計價,人民幣的升值給我們外包業務的利潤帶來了一定的威脅。
記者:新致是否制定了計劃來規避匯率風險?
張峰:現在新致針對人民幣升值所帶來的風險主要通過合同的洽談來降低匯率風險。我們可以通過協商在合同條款中規定出現人民幣出現大幅升值后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我們加大力度進行成本控制,以降低軟件開發的成本,保持我們的價格競爭力。
中印之爭
記者:關于軟件外包,我們通常將印度作為榜樣。隨著中國軟件外包市場的發展,中國與印度的競爭將不可避免,您覺得中國的軟件企業相對于印度軟件企業有何優劣勢?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對中國軟件企業的競爭力會造成什么影響?
張峰:印度的軟件外包的歷史比中國要早一些,印度的技術和管理等方面而言要比中國領先一些。在這一點上,中國企業毫無捷徑可走,只有逐漸加大自己在環境建設、人才培養等基礎方面的建設力度,才能逐漸追趕上來。除此以外,印度政府對本國IT企業的支持也很重要,他們對這些IT企業自身需求的了解都非常深,這樣有利于對這些企業加大扶持力度。
在歐美市場上,由于語言、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優勢,印度企業相對中國企業占有優勢。歐美一些企業如果最終目的是中國的市場,結果會比較偏向我們,但是如果單從技術、人才、資源角度考慮,印度的軟件企業有著絕對的優勢,尤其是在一些大型項目的招投標中,這一點更加明顯。不過在對日軟件外包的項目中,中國企業在市場的理解和語言交流方面的優勢是印度企業很難撼動的。人民幣的升值主要是對中國軟件企業的成本造成影響,對中國軟件企業的綜合影響力不是很大。日本市場印度企業還是很難取得競爭優勢,而在歐美市場上,中國軟件企業需要練好內功,提高項目開發和管理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