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外包產業昨日迎來兩大利好。當天,商務部與包括寶潔、可口可樂、柯達、索尼等在內的22家跨國公司代表簽訂《促進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合作備忘錄》,央行、商務部、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和外匯局則聯合下發了《關于金融支持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擬多渠道拓展服務外包企業直接融資途徑。
商務部相關業務官員昨天向CBN記者透露,實際上目前已有7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與商務部有初步協定,商務部將促使其在非核心業務剝離過程中,能加快發包給中國。商務部還初步設想,到2013年爭取促進200家著名跨國公司將他們的可剝離業務外包到中國。
外向”經濟升級
當前,跨國企業非核心業務外包已是現代企業發展的新模式,服務外包也成為印度、俄羅斯、愛爾蘭、菲律賓等發展中國家競爭的一塊蛋糕,中國近幾年開始加速投入競爭。
商務部外資司司長李志群此前曾對包括CBN在內的數家媒體表示,可以解決就業和實現產業升級的服務外包,適用于中國目前經濟的發展趨勢。
今年2月,國務院正式批復商務部大力發展服務外包的政策建議,商務部進一步牽頭推出包括稅收優惠、勞動工時制度、促進就業補助等系列促服務外包政策體系,進一步確立了政府積極推動的姿態。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朱曉明則認為,在理論上,現代企業的發展到了必須直面產業分工和隨時調整資源配置的階段,業務外包是當代企業發展的必然。而在國家層面,中國在制造業發展到一定層次之時,必然要向服務業邁進。
今年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中國制造業出口連續下挫,也使調控外向經濟的商貿領域官員意識到,中國的制造業出口黃金時代可能已過。而以服務外包為主的服務業出口增長,態勢卻是迅猛的。根據商務部的最新數據,今年1~6月,中國承接的國際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達25.6億美元,同比增長30%以上,成為危機下逆勢上揚的亮點。
政府推動
同為世界兩大發展中國家,印度發展軟件和服務外包起步早,并在語言和法律體系接近歐美的優勢中率先發力。中國如何后起跟上?政府層面的推動是個重要因素。
在印度擁有3萬從事服務外包員工的埃森哲,在技術服務供應方面是全球知名企業,其大中華區主席李綱不久前接受CBN采訪時表示,中國已經顯現了承接國際產業分工轉移,發展服務外包的潛質。他認為,近年來中國政府的高調推動,對于跨國企業在華從事外包業務有所促進,也是中國相比印度等其他國家的優勢所在。
商務部副司長林哲瑩昨天在廈門接受CBN采訪時表示,跨國公司轉移外包業務至中國是一種雙贏的局面,中國可以提供豐富的人力儲備和政策環境,而具備實力的跨國企業可以帶來先進的服務業管理模式和軟件技術。
事實上,作為第三產業的服務業,高端人力所展現的智力資源是非常核心的競爭力,中國的人力資源儲備,尤其是擴招后的本科以上的待就業學生群體,被服務外包領域的研究機構稱為新的人口紅利”。目前,商務部將軟件人才培訓作為推動服務外包的主要舉措之一,而這也正契合跨國企業全球尋找低價格人力成本的需要。
拓展直接融資途徑
《意見》稱,將通過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等方式,多渠道拓展服務外包企業直接融資途徑。
在股權融資方面,支持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境內外上市。在債權融資方面,《意見》鼓勵現有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充分運用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和公司債、可轉換債券等直接融資工具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資金需求,探索發行服務外包中小企業集合債券。
《意見》還支持各類社會資金通過參控股或債權等投資方式,支持服務外包企業發展;鼓勵產業投資基金、股權投資基金及創業投資企業,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的投資力度。
推動服務外包企業的信用增級,也是《意見》的一項重要內容。
發展銀行保險創新產品
作為金融支持服務外包企業的兩大重要機構——銀行和保險公司,也將在產品創新方面加大力度,提升水平。
《意見》提出,銀行要在已有貿易融資工具的基礎上,開發應收賬款質押貸款、訂單貸款等基于產業鏈的融資創新產品;研究推動包括專有知識技術、許可專利及版權在內的無形資產質押貸款業務。
同時,銀行還可從20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中選取有一定基礎的城市開展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試點,通過創新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等途徑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對保險企業來說,除了創新產品類型外,出口信用保險政策也將進一步完善。《意見》要求,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要降低短期險費率,對國別風險較小的國家降低中長期險費率,提高出口信用保險對示范城市服務外包產業出口的覆蓋率。
此外,《意見》還要求改進外匯管理,鼓勵服務外包企業發展離岸外包業務時采用人民幣計價結算,簡化該行業外匯收支審核手續,為服務外包企業的外匯收支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