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13日訊 由于一定程度上契合了新醫改在醫療改革方面的政策,醫療服務外包行業正被業內外資本所看好。
日前,在杭州市首屆杭商大會上,杭州迪安醫學檢驗中心與復星醫藥、軟銀中國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完成了首輪募資。按照協議,復星和軟銀將合計斥資近億元入股杭州迪安,助其進一步擴張并擇機上市。
億元助建連鎖化體系
以獨立實驗室為主的醫療服務外包近年來在中國獲得了快速發展,杭州迪安正是其中的領軍企業之一。其目前業務模式主要為向各大類醫院提供醫學檢驗的外包服務,2008年杭州迪安的銷售收入為1.8億元,2009年銷售收入預計可達3億元。如此高速的成長自然被嗅覺靈敏的資本所看好。
軟銀中國在3年前就已經在關注迪安,此次進來將主要充當財務投資者的角色,復星醫藥則是戰略投資者,兩方都幫助迪安進一步確立獨立實驗室連鎖化體系。”杭州迪安董事長陳海斌對記者說。
陳海斌表示,此前曾有多家風投和企業與迪安接觸,迪安最后選擇復星醫藥和軟銀中國,主要看中的是復星強大的產業鏈資源;至于軟銀中國,其不僅有強大的投資和增值服務能力,而且對醫療行業投資經驗豐富。
依照迪安的發展規劃,此次募集的資金將主要用于獨立實驗室連鎖化體系建設。在未來3年內,迪安將進一步加大在全國的擴展力度。在東部沿海地區已有的上海、北京、浙江、江蘇、山東等連鎖檢驗一級中心的基礎上,還將建立二級中心,以縮小服務半徑,提高服務質量。另外,在東北、西南、華中、華南等地,將通過新建、并購、合資、入股等多種方式,積極尋求市場開拓。
獨立實驗室發展到一定階段,兼并重組是必然要走的路,我們的計劃是到2011年之前,建成15家連鎖獨立實驗室。屆時,公司預計可實現營業收入8億元。迪安也將學復星醫藥走資本市場這條路,按目前的盈利水平,迪安可能更適合中小板,但也不排除在創業板上市。”陳海斌如是說。
受益政策東風
采訪中記者注意到,作為受政策性、地域性影響比較大的行業,醫療服務外包經過前期的探索,目前正迎來政策層面的東風”。
正在深入實施的新醫改明確要求降低群眾醫療檢驗費用。而由于各地醫療機構往往互相不認可對方的檢驗報告,重復檢驗備受詬病。獨立醫學檢測試驗室卻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事實上,上世紀50年代美國獨立醫學檢測實驗室也是隨著醫改而起步。目前在美國,醫學檢驗已是成熟市場,以行業龍頭Quest為例,其2008年銷售額達73億美元。
在中國,國內醫療收入大概7000億~8000億元,按檢驗費用占10%測算,國內檢驗市場約在700億~800億元,目前獨立檢測實驗室的市場僅占整個檢驗市場1%~2%的份額,民營醫學檢驗機構雖然數量已經超過100家,但銷售額僅有10億元左右,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
社區醫療業務在我們整個業務中的比重在不斷上升,這是我們原來沒有想到的。另外,湖北鄂州衛生局計劃將該市醫院的樣本送到我們這里來檢測。”陳海斌對記者說。
與新醫改利好幾乎同步,今年上半年衛生部牽頭起草的《醫學檢測實驗室基本標準》開始征求意見,讓業內外資本和國內醫療服務外包企業興奮不已。
據了解,國內目前對醫學檢測實驗室作明確規范的僅浙江和江蘇兩省,上述兩省分別于2003年和2006年出臺了相應的規范。杭州迪安正是得益于上述兩省的規范,獲得了原始積累。目前杭州迪安在浙江和江蘇的醫院客戶分別達到了500多家和600多家。
復星醫藥CEO陳啟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投資迪安主要是看好新醫改后獨立實驗室的發展潛力,另外美國有較為成功的案例,迪安優秀團隊也是重要因素。
陳啟宇表示,復星醫藥看一個企業,首先是要求其在經營上、效率上要做透、要領先,在這個基礎上上市是水到渠成的事。復星此次投資不會采取上市后就退出的簡單做法。獨立實驗室業務形態較好,可以復制,可以做大,這種模式應該是中國醫改的方向之一。鑒于中國人在醫療方面的支付能力越來越強,復星醫藥將繼續在新醫改中尋找機會。”(記者 馬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