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通過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產品結構和能源消費結構,加快建立以低碳農業、低碳工業、低碳服務業為核心的新型經濟體系,培育新的增長極,實現可持續發展。
一是大力發展光伏產業。加快培育科技含量高、生產成本低、產業鏈條長、產業規模大、節能環保的光伏產業體系。重點支持太陽能建筑一體化構件及集成系統、太陽能照明和光伏并網電站等的設計、研發、生產和安裝等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壯大,形成產業集群。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實現1000億元產值;使徐州成為國內一流、世界先進的光伏產業基地。
二是大力發展低碳技術裝備制造業。充分挖掘和發揮徐州裝備制造企業的雄厚實力,加大研發投入,促進轉型升級,強化企業自主創新主體地位,大力扶持風電、生物質能、環保機械、資源綜合利用設備、節能技術改造關鍵設備研發和生產企業的做大做強,提升綜合競爭力,力爭走在全國前列,提前搶占市場份額,以適應未來大規模新能源建設的需要。
三是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目前,服務外包產業在徐州保持了較快發展的勢頭,徐州經濟技術開發區被認定為省級國際服務外包示范區。積極搶抓高鐵機遇,推動徐州市成為江蘇省國際服務外包基地城市”和蘇北以及淮海經濟區較具影響力的服務外包產業聚集區。
四是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大幅度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量,農林剩余物可綜合利用作為飼料、肥料、菌類基料、工業原料和發電原料,減輕焚燒對城市和機場周邊的環境污染;加快太陽能和沼氣技術的推廣普及。既增加農村能源供應,又改善農民的衛生狀況,保障食品安全。在發展高效規模農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食品產業,發揮知名品牌效應,形成有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實現更大的效益。
五是大力進行低碳發展綜合實踐。建立一批低碳社區、低碳商業區和低碳產業園區,促進低碳技術的應用,帶動低碳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在電力、交通、建筑等能耗高、污染重行業先行試點,作為探索低碳經濟發展的重點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