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道168報道】或許惠普從未想到,由于2007年采用NVIDIA的問題
3月20號國家質檢總局的調查報告出來了,惠普必須作出回應。質檢總局當時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建議,制定一個用戶能看得懂的條款,而不僅限于行內人能看懂。這是我們以前沒意識到的。有很多服務條款出臺后,行內人很容易理解,但用戶是看不明白的。”張永利說道,那一天開會討論的結果,即把此前兩次的解決方案與質檢總局提出的要求綜合在一起,用易懂的語言再制定一個讓用戶看得明白的補償方案。
跨國公司組織體系龐大復雜,但在危機時刻卻必須作出嚴密迅速的反應。時隔一個月后的4月15日,惠普公布的一份30天整頓公告,已為6301名用戶提供免費維修或延長保修的解決方案,審核處理1792名用戶的退換機要求或維修費補貼。張永利還清楚地記得3月16日800熱線電話爆棚”的場面:那天打進來的電話量增加了將近一倍。而接下來的30天,從每天4000多個電話逐步減少,到4月14日差不多是1500多個電話。”
張永利說用戶的意見是他現在最關注的,無論是正在解決問題的用戶,還是準備上法院起訴的用戶,他都希望能給他們一個滿意的方案。
>>反思一
業績增長致服務失控
記者了解到,惠普的金牌服務是以外包形式分給全國六家大型IT服務商去經營,而這六家在各個區域再外包或代理給下一層服務商,以此循環到全國各地,而現在惠普覆蓋面逐年擴大,全國服務網點已超過500個。這種方式并不鮮見,幾乎每個PC廠商都是外包式服務,但為什么問題出在惠普?
張永利與各部門高管反思時認為,當業績翻倍增長時,服務體系按照同比率來增加人手就足夠了。但業績增長速度太快,覆蓋面越來越廣,光是增加人力是不夠的。溝通、統一、審查、用戶反饋都暴露出很嚴重的問題。打個比方,如果以前我們在13個城市中做生意是很簡單的,只需要打13個電話基本上就可以了;可是現在我們遍布700多個城市,2000個縣都有代理商,靠打電話就不行了。需要一個機制來監控這么大的市場。”
北京運通時代科貿有限公司與惠普合作七年,也是惠普在華北地區最大的經銷商,董事長吳林國對張永利的看法表示認同,他說:在中國市場惠普份額最大,增長率最快。但外包服務業務與總部銜接是不緊密的。惠普所爆發的問題也讓其他廠商進行了反思。”
張永利承認,在3·15之后很多服務合作伙伴很失望,經過多方面溝通,惠普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張永利說,金牌服務商審查機制覆蓋面擴大和頻次提高一旦執行,不符合惠普要求的服務商會考慮更換。
>>反思二
未來服務起決定作用
產品質量沒有做好、服務沒有做好、根本問題沒有解決,這些問題積累在一起造成了3·15問題的爆發。”這些總結,張永利在與許多渠道合作伙伴溝通時都不會避諱,主動溝通也取得了一些如神州數碼、英邁等企業級客戶的諒解。甚至一些曾經被勸放棄銷售惠普筆記本的中關村經銷商,也決定與惠普一起解決眼下的問題。
但在互聯網論壇、微博、留言板上,對惠普品牌的排斥與不信任已成了多數網友的條件反射。對此,張永利并不介意:在這次風波過后,我們會出臺一份3-6個月整體方案,希望把銷售和品牌重新恢復。”
張永利表示,中國作為惠普全球重點不會改變,包括會在中國研發更多的產品,有更多創新的產品出現,提供不同的解決方案滿足各類細分市場。除了700多個城市、2000多個縣,今后我們還會走到1-2萬個鄉鎮。服務質量的提升,是接下來能夠繼續推動業績增長的一個動力。在中國,惠普還要繼續發展,服務是重中之重!”張永利強調。
在IT賣場摸爬滾打多年的吳林國認為,IT廠商靠價格、產品配置拼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今后比拼的是維修與售后服務。雖然這是個成本抬高的過程,但在未來2-3年里,它將是廠商們競爭的主戰場。誰都不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