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濱海高新訊 建設成為自主創新的引領區、科技企業創業成長的核心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示范區、和諧生態的科技新城。”這是寧波高新區站在十二五”的新起點上確定的發展目標。這樣的目標是寧波高新區自身的角色定位不斷演進的結果,是將國家高新區在新的經濟形勢下擔負的責任與寧波高新區發展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寧波研發園
建設中的總部基地
從早期的科技產業園”到現在的科技新城”,目標定位變化的背后蘊含的是園區功能的轉型與提升。三區一城”的發展目標將指引寧波高新區走一條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的道路。
營造創業氛圍 完善創新體系
十一五”期間,寧波高新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不僅成功升級為國家高新區,而且主要經濟指標與十五”相比基本實現翻兩番,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30%以上。到十一五”末期,寧波高新區國內生產總值是十一五”初期的3.8倍多,年均增長30.6%,技工貿總收入是十一五”初期的5.4倍,年均增長40%;財政收入是十一五”初期的4.5倍,年均增長34.9%。
作為開發空間僅有18.9平方公里的高新區,寧波高新區在量的擴張上不具備優勢和條件,也正因如此,寧波高新區在十一五”期間走出了一種以內涵式增長和科技創新為動力,注重創新創業環境營造和產業集群化發展的模式。這種模式使寧波高新區的人均經濟指標、人均R&D投入、人均科技成果和專利數量都走在了國家高新區的前列。
寧波研發園的建設正是這種發展模式的集中體現——這個承載了寧波創新型城市建設核心區和中提升”戰略十大區塊之一的園區,成為寧波創新機構和創新型人才最集中的高地。自2006年開工建設以來,寧波研發園一期已建成并成功開園,二期也全面建成,累計引進了183家研發及服務機構,包括薩基姆、微軟技術中心等3家跨國企業研發機構,5家院士工作室,100多家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大院名校技術轉移中心和寧波市十大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成為寧波高新區乃至寧波市和長三角南翼名副其實的研發高地。寧波研發園還成立了寧波創新港和投資廣場,創新港每周定期舉辦各類科技成果推介交流活動,投資廣場引進集聚了一批優質國際國內投融資機構,有效提升了寧波研發園的內涵和影響力。
在創新創業環境方面,寧波高新區首先積極搭建創業載體,營造創業氛圍。園區建成了寧波科技創業中心、浙大科技創業中心、甬港現代創業服務中心等一批創業基地,建設了新能源與節能、嵌入式軟件等專業孵化基地以及10萬平方米的企業加速器,總孵化面積達50萬平方米,成為浙江省最大的科技創業基地。這些孵化器累計孵化培育創業企業1200余家,基本形成包括研發—孵化—中試—產業化的科技創業鏈,建成了投資主體多元化、經營模式多樣化的創業孵化體系。與此同時,寧波高新區加大了對創業企業的資金支持力度,設立海外人才專項資金,共資助32個海外人才創業項目,發放資助資金1000萬元;推出了債權集合基金計劃,首期募集資金5000萬元,共向園區11家企業放貸;組建了小額貸款公司,共向110多家企業放貸資金5億元;出臺了鼓勵企業改制上市和進入股份報價轉讓系統的實施辦法,為科技型企業創造了良好的融資環境。此外,寧波高新區從2002年起已成功舉辦9屆中國科技創業計劃大賽,成為全國影響力最大的專業創業品牌賽事,樹立了創業在寧波”的品牌。
其次,寧波高新區不斷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園區先后出臺了加快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科技創新發展資金管理辦法、科技型機構開放服務激勵辦法等政策措施,在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工程(技術)中心培育和科技項目申報、專利培育上取得重大突破,承擔科技計劃項目1000多項,獲得專利授權數量每年遞增50%,企業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在產學研合作方面,寧波高新區深化與大院大所大企業的合作,共建高水平研發機構。其中,深化與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合作,引進了寧波市規模最大的科研機構——北方材料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加強與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合作,引進共建了寧波市中小企業質量保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與電子科技大學合作,引進共建了電子科技大學寧波研究院。這些高水平科研機構的引進,有效提升了寧波高新區的科技綜合實力。
寧波高新區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積極打造創新型人才高地,創建了中國寧波留學人員創業園和國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出臺了多項人才激勵政策,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已成為寧波創新型人才最集中的區域。
新興產業突圍 提升集群水平
寧波高新區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為突破口,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并重發展,全面提升產業集群發展水平。
根據產業發展要求和區域實際,寧波高新區確立了以新能源與節能、半導體與光電、新材料等高新技術制造業和研發設計、科技型企業總部、軟件與服務外包等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3+3”產業發展方向,建成了三大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并結合國家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部署,進一步聚焦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研發設計等產業,努力將寧波高新區打造為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核心載體。
十一五”期間,寧波高新區的產業集群化程度進一步提高。以太陽能為龍頭的新能源主導產業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已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40%以上;半導體照明(LED)產業形成集群發展態勢,已集聚了幾十家優秀的半導體照明企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全面建成軟件園一期,軟件園軟件企業總數、產值、從業人員均占寧波市的1/3以上,初步確立了在該市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中的龍頭地位;形成了檢測產業的高地,集聚了一批國際國內知名檢測認證服務機構,檢測范圍基本涵蓋寧波5+5”主導產業。
5年來,寧波高新區已成功引進培育了太陽能電源、均勝汽車電子、賽爾富電子、德力西電氣、激智科技等一批行業龍頭骨干企業,成功引進IBM公司共建國際智慧物流產業園,設立了IBM在中國大陸的第四個研發基地——IBM智慧物流中心,經濟發展的實力和后勁進一步增強。
強化輻射帶動 引領轉型升級
十一五”期間,寧波高新區輻射帶動作用明顯增強。園區積極實施區域聯動發展戰略,先后設立了寧波高新區江北園、余姚園,實現品牌共享、信息互通、產業互動、聯動發展。寧波市近100家制造業重點企業在寧波研發園設立了研究院(研發中心);寧波市象山縣政府牽頭組織19家縣內重點企業及工程(技術)中心集中入駐寧波研發園,打造象山科技創新基地,有效實現資源共享和研發創新;中國兵器科學研究院寧波分院先后與寧波市1000多家企業開展了科研攻關和技術服務,2010年技術服務收入實現合同金額1.9億元,帶動新材料產業新增產值60億元;寧波高新區的院士工作室、大院名校技術轉移中心已在寧波市范圍內開展技術對接活動,實現合同金額7500萬元,為企業帶來巨大倍增效益。此外,寧波高新區創業孵化體系累計培育的近1200余家創業企業中,有70%落戶周邊區域繼續發展,有效帶動了周邊區域的產業發展水平。
下一步,寧波高新區將重點建設三大基地,打造寧波高端產業發展的支撐極,為該市產業轉型升級發揮先導和示范作用。一是打造以新能源、半導體與光電、新材料為重點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示范基地。寧波高新區規劃建設若干個專業產業園,到十二五”末建成總建筑面積200萬平方米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力爭新能源等三大產業實現總產值600億元。二是打造以研發推廣應用基地、IBM智慧物流產業園為主體的研發創新基地。寧波高新區將加快引進一批智慧城市載體和服務平臺,打造國內一流和國際先進的研發推廣應用基地;同時全面推進IBM智慧物流產業園建設,到2012年完成項目總投資約30億元,建成總建筑面積30萬平方米的智慧物流產業園,形成總營業額超150億元的規模,為寧波物流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智力支撐。三是打造以科技服務業、科技金融、新媒體、文化創意等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基地。到十二五”末,寧波高新區將全面建成占地約300畝、總建筑面積5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40億元的現代服務業基地,重點集聚金融服務、動漫影視以及衍生品生產等企業,打造極具輻射力的現代服務業平臺。
同時,寧波高新區還將提升三大品牌,繼續圍繞創新創業主題,加快提升研發園、軟件園、創業園三大品牌影響力,強化人才保障工作,真正發揮園區強大的創新溢出功能,增強對寧波市產業轉型升級的輻射帶動效應。一是提升寧波研發園的輻射引領功能,按照國內一流標準對研發園目標再定位,加快整合研發資源,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投資創新創業,形成以寧波研發園為核心、以大院大所為重要依托的研發創新體系,到十二五”末全面建成兩基地一中心”:再集聚由著名高校、科研院所領銜的行業技術研究院、由創新龍頭企業組建的企業技術研究院20家以上,研發機構總量突破300家,建成國內一流的科技研發基地;再集聚國際著名、國內知名檢測認證機構50家以上,各類檢測認證機構突破150家,建成國內領先的檢測認證基地;寧波創新港舉辦各類科技活動1000次,寧波投資廣場集聚各類投融資機構突破100家、向寧波市轉移技術成果2000項,建成國內知名的創新服務中心。
二是做大做強寧波軟件園。十二五”期間,寧波高新區將全面建設寧波軟件園二期、三期,5年內建成軟件園總面積達30萬平方米,集聚軟件與服務外包企業1500家以上,其中國際IT企業500強、國內軟件企業100強、信息服務外包100強企業達到1/3以上,園區信息產業總收入突破300億元。通過5年努力,把寧波軟件園建成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國家級軟件與服務外包產業示范基地。
三是打造創業園新格局。寧波高新區將進一步拓展創業孵化空間,規劃建設寧波創業中心二期、加速器二期,力爭5年內新建孵化器面積100萬平方米;加快創業企業引進培育力度,力爭5年內孵化創業企業2000家以上,其中新增海外人才創業企業500家以上,培育銷售收入超5000萬元的科技型企業50家以上,培育創業企業1000家以上;辦好中國科技創業計劃大賽、發明創新大賽、電子服務設計創意大賽,進一步擴大三創共進”品牌影響力;充分發揮寧波孵化器協會會長單位的作用,加強與周邊區域的合作,帶動寧波市創業孵化工作加快發展。
四是強化人才保障工作。全面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出臺力度更大的創新型人才引進培育政策,形成人才政策特優、人才機制特活、創新型人才特集中的人才特區”,力爭到十二五”末,園區人才總量達到5萬人,其中創新型人才達到2.5萬人以上;全面創建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深入實施引進海外人才工程計劃,累計引進海外留學人才1000人以上,把寧波高新區打造成為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化高層次人才集散港。
此外,寧波高新區還將加快舊村改造、新城建設、社會事業發展三大步伐,打造寧波新一輪城市大發展的先行區。通過上述333”行動計劃的實施,寧波高新區將全面強化輻射帶動能力,引流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到十二五”末,寧波高新區將全面建成三區一城”和國內一流的創新型科技園區,成為最能凸顯寧波創新型城市水平和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形象的展示平臺。
功能轉型提升 建設科技新城
經過調研,寧波高新區的領導班子認為,要實現建設三區一城”的戰略目標,寧波高新區必須在現有功能定位的基礎上進行轉型提升。
在發展模式上,寧波高新區要從產業要素集聚向創新要素集聚轉變,增加財政支出對于創新創業的支持,大力引進高級人才,推進多種形式的政學研企的合作,大幅度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特別是原始創新的能力;在經濟結構上,要從先進制造業占主導向現代服務業占主導轉變,加快發展以高技術服務業為核心的現代服務業發展,提高服務業比重,優化產業結構,走出傳統工業園區的模式和定位;在產業培育上,要從模糊口徑引入向細分產業集群轉變,收緊產業引進的瓶口,根據現有基礎、發展趨勢、周邊環境,重點引進高技術制造業企業和高技術服務業項目,形成若干特色鮮明的細分產業集群,避免散而不聚;在園區效率上,要從粗放經營向集約發展轉變,提高企業引進的門檻,以引進投資密度大、地均產出率高的企業為主,大幅提高園區土地產出的效率,走集約發展道路;從形象定位上,要從產業園區向科技新城轉變,注重高新區的社會屬性,發揮其城市功能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高新區的生活配套設施,提高居住、商業、教育、醫療設施的供應水平,推動生產、生態、生活”協調發展,形成研發區、產業區、居住區相匹配的現代化新城區,把寧波高新區建設成為一個融產業、科技、社會等于一體的多功能綜合體。
同時,寧波高新區領導班子清醒地認識到,功能轉型提升的同時必須有所堅持。首先,始終堅持創新發展這一主題。創新是高新區的永恒主題,是高新區發展的第一思路。未來5年,寧波高新區要力爭在樹立創新品牌上有新作為,再打造幾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品牌;力爭在增強輻射帶動作用上有新作為,在推動寧波經濟轉型升級上發揮更好的作用;力爭在培育創新文化上有新作為,打造寧波創新文化的策源地和擴散地,努力成為寧波創新文化的突出代表。
其次,始終堅持轉型發展這一主線。轉型升級是寧波高新區未來5年發展的主線。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敢闖敢干,加快實現觀念轉型;要進一步搶抓機遇,大力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淘汰一批落后產能,加快實現產業轉型;要大力完善城市功能和社會功能,打造新都市、新經濟、新社會”,加快實現城市轉型。
第三,始終堅持趕超跨越這一主調。寧波高新區要時刻繃緊趕超跨越這根弦,不斷超越自我,超越周邊地區,努力做到三個更優”:項目要更優,要下大力氣引進幾個頂尖級的機構和項目,在項目顯示度上實現大的超越;人才要更優,要進一步強化人才政策,創新人才工作機制,花大力氣引進一流的領軍型人才;環境要更優,要建設高品質的配套設施,把園區打造成名副其實的科技之城、創業之城和品質之城。
第四,始終堅持和諧發展這一主旨。寧波高新區要創新社會管理,在化解矛盾、處理突發性事件上有新思路、新方法、新舉措,社會管理創新工作走在寧波市前列。要大力發展社會公共事業,打造成為該市社會事業發展最優的區域。要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質,全面改進機關作風與效能,在服務型政府建設上邁出實質性步伐,持續增強干事創業的強大活力。
未來5-10年,寧波高新區將堅持把推進創新創業作為園區實現科學發展的主戰略和培育核心競爭力的中心環節,積極完善創新體系,全面整合國際、國內創新資源,最大程度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培育特色鮮明的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創新集群,引領寧波市傳統制造業改造升級,實現與周邊區域的協同聯動、優勢互補,推動園區實現從產業要素集聚走向創新要素集聚、從資源資本驅動走向創新創業驅動、從產業園區走向科技智慧新城三大轉變,將園區建設成為以創新創業為主導,以特色化高新產業集群為支撐,以政府服務、金融服務、生活服務為配套,具有強大影響力的長三角南翼高技術中心、國內一流的創新型科技園區、和諧生態的科技智慧新城。
IBM智慧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