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貝葉思咨詢調研結果顯示:2010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達5,100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近16%,其中印度為目前全球承接規模最大的接包國。從印度規模化發展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算起,已有超過20年的發展歷程,占據了全球ITO市場份額的61%,業務流程外包(BPO)與知識流程外包(KPO)市場份額總共為35%。
與印度相比,中國服務外包起步較晚。2010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規模達到400億美元,較2009年增長超過190%。由于中國軟件企業在軟硬件、人才儲備和全球戰略上與印度企業存在一定差距,市場地位短期內不可能超越印度,所以要提高在全球服務外包市場上的地位,就需要與印度形成錯位競爭。
印度稱雄ITO市場的關鍵因素
印度最大的優勢在于ITO外包業務,截止到2010年,印度軟件和信息服務行業的產值已經高達近600億美元,出口到全球10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額已經占印度全國出口總額的20%以上,在整個印度的GDP中的占有額已經超過了3%。在整個歐美市場,幾乎是印度軟件一統天下。印度競爭優勢的形成,包含有三大關鍵因素:
第一,印度在軟件行業擁有健全的法律法規支持和保障。印度政府早在1986 年制定了《計算機軟件出口、軟件發展和軟件培訓政策》,明確了印度軟件產業發展戰略目標,并對從事IT外銷的企業給予特別的優惠政策。
第二,印度重視軟件職業教育。印度的軟件人才主要是通過職業教育而不是高等教育培養,從而大大降低培養成本和使用成本,縮短了培養周期;印度的軟件業屬于外向型產業,為了爭取更多的軟件外包工程,擴大軟件出口份額,政府鼓勵軟件公司辦學,提高員工素質。
第三:印度擁有全球知名的服務外包企業。如TATA、Infosys, 其員工人數過萬,能承接大型服務外包項目,固定成本攤銷使其實現規模經濟。
中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優勢
與印度相比,中國服務外包起步較晚,市場份額較低,但是,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強勁。
地域分布呈現三大集群。貝葉思調研結果顯示: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已基本形成了三大集群、東西映射”的格局:長三角城市集群、環渤海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三大集群,分別以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為核心;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企業成本壓力加速國內產業由東向西進行映射轉移。
人才培養體系日益完善。在中國,一級核心城市和二、三級城市的教育體系日益完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分布廣泛、基礎設施功能齊全且發展迅速。政府一直致力于在全中國建設高質量的技術院校,這些學校通常分布在二、三級城市。在中國,工程技術、計算機科學和IT專業的高校畢業生數量均超過美國和印度。
政府支持政策陸續出臺。今后幾年內,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數量預計每年增加千家以上。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相繼出臺了扶持企業發展的政策,例如對企業申請資質認證的資金補貼甚至全額報銷等,這將大大促進企業申請認證的積極性和幫助他們改善服務能力。在公司規模成為重要競爭因素的壓力下,服務外包企業將不斷通過融資擴張、并購擴張等方式來擴大人員規模。千人企業、萬人企業將會不斷增加。2010年,文思創新軟件技術有限公司和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成為業內首批萬人企業。
發展BPO是中國爭取市場地位的重要手段
雖然中國服務外包市場近幾年發展迅速,但不得不承認,印度在未來幾年的ITO市場仍將占據主導地位,但中國并不是沒有競爭機會可言。中國若要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可大力發展印度相對弱勢的BPO產業,與其形成錯位競爭。
BPO市場前景廣闊。貝葉思認為:目前眾多外商在華投資、設立企業,涉及行業廣泛,中國市場開放度進一步擴大;隨著國內銀行、證券、保險、商業、旅游、電信等服務領域的發展和產業升級,業務外包趨勢明顯,中國國內市場需求也日益廣闊。這都為BPO發展進一步拓展市場空間,中國市場前景相較印度要廣闊的多。
市場增長迅速。BPO雖然興起較晚,但據貝葉思預計:全球BPO市場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15%,高于整體服務外包市場的13%;中國BPO市場復合年均增長率將超過40%。BPO業務將廣泛覆蓋金融、電信、政府、醫療保健、航空、制造業等行業。
以金融外包為例:我國的金融業呈現出核心業務和非核心業務、前臺業務和后臺業務、標準流程業務和非標準流程業務加快分離的趨勢,金融機構大而全”概念的逐漸舍棄將為中國金融機構的服務外包產品帶來極大的商機。
綜上所述,貝葉思咨詢認為:中國要趕上全球產業的增長速度,還要明確自身的競爭優勢,與印度形成錯位競爭。
如:把ITO領域的發展重點逐漸從應用開發維護、系統集成和基本業務流程外包等傳統領域 向工程服務、研發、市場運作和決策支撐等高附加值領域拓展,同時應大力發展BPO產業。通過更多的應用資本手段,國內國際并購來提升產業集中度,實現企業規模的迅速擴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