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聯合全球著名的研究咨詢機構TPI、IDC、GARTNER共同推出的《2010年中國服務外包領軍企業及成長型企業篩選研究報告》日前在第3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合作大會上發布。
這份被稱為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的晴雨表和風向標的報告闡釋了中國服務供應商在行業領域內的發展狀況,尤其是排名前10位的領軍企業和排名在11位—110位的成長型企業備受業內外人士廣泛關注。記者在本屆大會期間采訪了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周銘。
記者:目前,我國服務外包在岸和離岸外包市場呈現出何種態勢?
周銘:根據2010年領軍與成長型企業的統計數據,盡管在整體上,離岸業務總額仍然超過在岸的業務總額,但兩者之間的差距正在不斷縮小,國內外包業務在快速增長。離岸業務的市場重心也在發生變化,歐洲離岸業務呈現增長態勢;北美依然是我國服務供應商看重的離岸市場,業務也比較穩定;受金融危機影響,日本的離岸業務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領軍企業的在岸業務發展迅速,超過了離岸業務的增長。2009年領軍企業離岸業務總額達到9.9億美元,比2008年度增加了0.8億美元,增長率為8.8%,低于總營業額增長幅度4個百分點。
成長型企業的離岸業務也有了較快增長,從2008年的7.5億美元增長到2009年的9.3億美元,增長率為24%,超過了總營業額增長率16個百分點。這說明包括諸多BPO企業在內的成長型企業,也在向國際化方向發展。
記者:在服務外包行業和業務領域中,領軍和成長型企業重視程度較高的有哪些?
周銘:從服務的行業來看,信息服務業(含通信和動漫)、金融、衛生健康、制造業、政府與教育是最受領軍和成長型企業關注的五大行業,五大行業占整個市場比重額80%以上。從服務外包的業態劃分來看,前110強企業中,信息技術外包(ITO)依然是主要服務方式,占服務外包總收入的77%。
根據我們的分析,我國服務供應商的服務能力相對集中在IT服務領域,其中包括定制軟件開發、軟件研發、應用軟件外包及與商業流程中的相關服務;金融服務領域中的定制軟件開發和應用軟件外包相對集中。其次,在制造行業和政府與教育行業中的IT基礎設施和定制軟件開發、衛生健康業的醫藥研發和信息服務業中的IT基礎設施和嵌入式軟件、軟件測試等也有一定程度聚集。除上述行業和功能領域出現聚集之外,領軍和成長型企業在其他大部分的行業和功能領域中仍處于經驗積累階段,但這也暗示著中國服務外包產業未來在細分行業和專業領域方面還有極大的發展潛力和拓展空間。隨著垂直行業的不斷發展和成熟,未來越來越多的市場需求將會從信息技術外包轉向業務流程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
記者:在全球金融危機之下,領軍和成長型企業作為我國服務外包的中流砥柱”是否經受住了考驗?
周銘: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領軍和成長型企業的發展速度均有所減緩,但成長依然健康良好。
從總營業額看,10大領軍企業2009年的總營業額達到了16.9億美元,比2008年度10大領軍企業的總營業額增長了1.9億美元,增幅為13%。與2008年度增長幅度相比,明顯看到增幅下降了近30個百分點。百家成長型企業的總營業額為17億美元,比2008年度增長了1.3億美元,增長率為8.3%。從總營業額的增幅看,領軍企業應對金融危機的能力更強一些。
記者:10大領軍企業和百家成長型企業在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地位如何?
周銘:2010年度領軍企業和成長型企業的2009年營業額總計約34億美元,占全國服務外包營業額的24%。與2008年度相比,比重下降了近40個百分點。比重之所以下降,一方面是由于全球金融危機妨礙了企業的加速成長;另一方面,國內新設立的服務外包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地增長,使領軍和成長型企業在產業中占據的份額逐漸縮小。不過盡管份額有所減少,但領軍企業對推動和提升整個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具有明顯的支撐和標桿作用。
記者:不管是領軍企業還是成長型企業都不容錯過中國機會,您對大力推進國內服務外包市場有何意見和建議?
周銘:中國是知識勞動力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在ITO已有一定發展的基礎上,要尤其鼓勵在金融業、醫藥業、電力、石油、制造業等行業和領域,開放外包市場,鼓勵平等競爭,這樣也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國內的服務外包從價值鏈的最高端行業咨詢、流程優化、資源整合開始,全方位地覆蓋了現代服務業的整個價值鏈。
當前,歐美國家的服務巨頭紛紛進軍中國的在岸服務市場,我們自己的企業在開拓離岸市場的同時,也不能無視或忽略國內服務市場的開拓和啟動,否則將可能失去在岸市場的先發機會。因此,無論政府還是企業都應該考慮把振興在岸服務外包作為今后部署產業發展戰略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