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業已居于世界經濟主導地位,服務貿易已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成為國際經濟合作的新熱點。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大力發展服務貿易,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北京市作為我國服務業最為發達的地區,服務貿易發展居于全國領先地位,其做法和經驗值得推廣。記者日前采訪了北京市商務委員會主任盧彥。
盧彥介紹,2011年,北京市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895.37億美元,占全國的20.63%,同比增長12.16%。盧彥認為,北京服務貿易在全國居于領先地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服務貿易結構優勢,新興領域服務貿易在全國具有較強競爭力。以通訊服務、保險服務、金融服務、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咨詢、廣告和宣傳、電影和影像等為代表的新興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在北京服務貿易中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30%提高到2011年的40.36%。2011年,通訊服務、電影音像、保險服務、專有權利使用費和特許費、計算機和信息服務、金融服務、廣告宣傳等新興領域出口在全國占有相當大的比重,占比分別達77.75%、54.6%、44.0%、37.4%、29.9%、27.8%、27.7%。
二是服務貿易方式優勢,服務外包保持全國領軍地位。隨著跨國公司的戰略調整以及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服務外包正逐漸成為服務貿易的重要形式。2011年北京市離岸服務外包業務執行額達24.49億美元,同比增長59.3%。截止2011年底,北京市離岸業務超過千萬美元的企業達53家,4家企業入選2011年中國十大服務外包企業,18家企業入選百家2011年中國服務外包成長型企業,6家企業在境內外上市。
三是服務貿易專業化優勢,服務貿易的專業交易市場初具規模。北京國際版權交易中心已被國家版權局正式授予了國家級版權貿易基地稱號,成為北京三家國家級版權貿易基地之一。北京產權交易所已成為全國最大的產權交易市場,2011年,北交所產權交易成交項目11545項,成交額4536.21億元,分別增長14.24%和103.67%。
當記者問及北京是怎樣加快發展服務貿易的問題時,盧彥說,過去北京服務貿易的發展能夠取得一定的成績,得益于一個動力、一個服務和兩項舉措,未來北京服務貿易的發展還將有賴于一個平臺。
一個動力,即北京服務貿易發展的原動力,那就是北京良好的服務業產業基礎。北京已形成服務主導型的經濟發展格局,2011年北京GDP的75%以上來自于服務業,遠高于43%的全國水平。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80.5%,穩居內地省市首位。北京服務業已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和優勢。生產性服務業在服務業中已占主導地位,約占全市服務業總量的2/3,在服務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日益突出。服務業發展逐步呈現產業集群化、空間集聚化特點,形成了金融街、CBD、麗澤商務區、石景山文化創意區等一批高端產業聚集區。
一個服務,即北京服務的發展,以服務全國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2011年,在全市社會商品購銷總額8.9萬億中,從市外購進額占79.4%,向市外銷售額占66.6%;由本市企業為全國配置資源的進口占全市進口總額的72.2%,帶動全國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出口占全市出口總額的49.3%,服務全國的樞紐型貿易功能不斷增強。
為保障首都的菜籃子”,通過政府搭建產銷區域合作平臺,聯合多個省區市,共同啟動保障冬季首都市場蔬菜供應暨服務產區菜農服務首都市民聯合行動”,為首都菜籃子”日均增加10%以上的蔬菜供應量,既為全國蔬菜主產地提供穩定的市場銷售渠道,也為首都蔬菜淡季市場供應提供有力保障。
兩項舉措:一是能夠抓住機遇,及時推出一系列政策。近兩年,結合北京實際,制定了跨國公司在京設立地區總部、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的意見等。而用好用足政策,就大大地促進了北京服務貿易的發展。二是創新機制,靈活決策。北京成立了促進服務貿易發展的跨部門工作機制,研究制定地方發展規劃和政策措施,建立監測統計體系,協調推進本地區服務貿易發展。
一個平臺,即京交會。可以說,京交會是新時期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平臺,也是推動深化改革的平臺,而改革開放仍然是推動中國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發展的根本之道。盧彥表示:京交會長期落戶北京,對北京而言,將有利于推動北京全方位開放,不斷深化改革;有利于促進服務貿易和貨物貿易的良性互動和協調發展;有利于引進國際知名服務企業來北京投資,推動企業創新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有利于引領服務消費,擴大市場需求。同時,借助這個平臺,便民利民、促進發展、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北京國際商貿中心建設目標將得以更好地實現,也必將為北京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上更好地服務全國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