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由副市長帶隊的50人貿易代表團將亮相首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參加省市展示、服務外包專題展示、重慶主題日、對接洽談等活動,從而為重慶的外包企業打開了一扇國際交流與對接的大門。
隨著服務貿易的快速發展,服務外包已成為重慶一張亮麗的名片。自2008年國務院批準重慶為國家服務外包示范城市以來,截至2010年,重慶的服務外包企業已達到300余家,國際(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首次突破億美元大關。2011年年底,這一數字又被更新為4.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320%。
全方位承接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構建創新型、高端化的服務外包產業體系,是未來重慶建設西部領先、全國一流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戰略目標。到2015年,重慶將實現服務外包總產值1500億元,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50億美元,從業人員50萬人。
為此,重慶將實施十百千萬”工程,用5~10年時間建設10個以上服務外包園區,吸引百萬大學生從事服務外包,引進千家離岸服務外包企業,培育萬家服務外包中小企業。
打造示范區呈現外包亮點
重慶正發揮優勢,整合資源,做強信息技術外包(ITO),重點發展云端計劃、軟件外包、物聯網等,占比達到60%。做大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發展物流運輸、金融結算外包、呼叫中心業務,占比達到20%。開辟知識流程外包(KPO),積極拓展知識產權研究、工業設計、工程設計、文化創意等領域,業務占比達到20%。
重慶市級外包示范園區結合實際,確定重點,提出符合本區實際的外包產業發展規劃,配套有關優惠政策,務實推進外包發展。
目前,重慶已經認定18個服務外包示范區,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快速擴大外包總量,促進外包產業跨越式發展。其中,重慶北部新區創建兩江國際服務外包學院”,率先修訂完善服務外包促進政策,2011年服務外包執行額突破1億美元大關;渝中區注重外包載體建設,營造良好的外包發展環境,成立了服務外包聯盟,組織多場外包論壇、人才培訓會和接發包對接會,成效顯著;永川區積極打造以呼叫中心為特征的西部聲谷”外包基地,區內規模最大的外包企業員工總數超過2000人,2012年將發展到5000人,成為該市最大的呼叫中心。
為此,重慶市外經貿委將牽頭建立市級部門—外包示范區—外包企業”三級共建機制、聯動發展。一方面強化市區合作,建立健全推進服務外包協調工作機制,完善服務外包示范區考核獎勵制度;另一方面實行市級部門、外包示范區、外包企業三級共建,分工協作,落實責任;還要將服務外包招商工作,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執行額,吸納外包從業人員,培育外包企業等納入市政府目標考核和對區縣主要領導的政績考核范圍。
營造環境形成政策洼地
營造良好的環境,形成政策洼地也是重慶力促服務外包大發展的重點之一。
目前,重慶已經實現部、市、園區三級財政聯動,共同促進服務外包發展。用好用足國家對外包人才培訓、國際認證、公共平臺建設、外包知識產權保護等政策,大力促進重慶市外包快速發展。
同時,結合實際,重慶已出臺了西部最優的外包產業促進政策,設立服務外包專項促進資金,在示范區建設、人才培訓、技改研發等方面加大資金支持力度。
在此背景下,各示范區也頻頻出招,利用靈活的政策優勢,在招商引企、企業運營、辦公室租賃等方面看方抓藥,給予外包企業發展便利。三級優惠政策互補,形成政策洼地,推動重慶外包又好又快發展。
人才支撐發展小微企業
服務外包還成為解決重慶大學生就業的有效途徑,為小微企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2011年,重慶市服務外包企業發展到500多家,新增大學生就業4萬多人,服務外包從業人數達到14萬人。
在此基礎上,今年重慶市外經貿委又與團市委、服務外包協會聯合發起服務外包小微企業創業行動,借助團市委青年創業貸款項目等平臺,支持創辦小微企業,解決創業融資難的問題。充分利用重慶大學城高校的專業、資源等優勢,有針對性地指導小微企業創意項目的篩選、設計、投放、運營和銷售,努力促進以大學生創業帶動就業。
據了解,目前,僅重慶大學城創意園中大學生自主創業就有52家,共帶動大學生就業逾千人;通過業務外包、計件計時作業等方式,帶動園區外靈活、彈性就業數百人。(重慶市外經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