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勞動部門發布信息顯示,該市服務外包人才需求量逐年增多,僅湖州多媒體產業園在2015年之前就需要服務外包人才1萬至2萬人。而目前穩定從事ITO產業的人口不足5000人,人才增速與發展速度不成比例。
而事實上,湖州的外包人才短缺現象,僅是全國服務外包人才短缺的一個縮影。有專家指出,打破服務外包業人才短缺瓶頸,首先要擴大高校課程設置自主權,同時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建立實訓基地,創新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模式。
人才短缺成發展瓶頸
據了解,服務外包產業是一個以人才集聚為中心的智慧”型產業,近年來,隨著產業規模的高速增長,人才缺口已成為制約該產業發展的主要矛盾,缺人”已經成為國內各地服務外包產業園區都為之頭疼的老大難問題。
據資料顯示,目前我國服務外包人才每年缺口約50萬人,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遞增。另外,國內服務外包企業規模與愛爾蘭、印度等國相比相對薄弱,造成我國一直處于服務外包二傳手”的尷尬現狀。
現階段在本地和外地已很難招聘到服務外包產業方面的人才,人才緊缺是當前眾多服務外包企業面臨的主要難題。”對此,當地有關業內人士感同身受。
一位企業老板也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在當地,即使對人才素質要求相對較低的服務產業,亦面臨著同樣人才短缺的困境。
對于如何有效解決服務外包企業二傳手”現狀,有專家指出,人才培養是關鍵。
為此,湖州市外經貿局服務外包發展處副處長鄒嵐也認為:要解決當前人才緊缺的問題,就要制定出有梯度、有層次的差異化人才引進和培養戰略。因此,在《湖州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有專門提到人才培養問題。”
記者在湖州市采訪時了解到,雖然目前湖州高新職業技能培訓中心依托某職業技術學院,對在校學生及部分服務外包企業的在職員工進行專業培訓。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上述兩家培訓機構每年畢業的專業人員數量很有限,不能滿足現實的需要。
人才培養模式待創新
對于各地而言,服務外包欲在短期內迅猛成長為一個支柱型產業,其決定發展勢頭的持續給力是因正如浙江湖州做到了產業對所需大量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人才的集聚和儲備已成為該產業發展的一個核心資源。
這一點,記者在江蘇、南京等地走訪時得到了證實。
記者從江蘇省有關部門獲知,近5年來,江蘇省先后認定了近40家省級服務外包人才培訓基地,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高等院校為培訓主體,政府與企業和社會多渠道培養服務外包人才的格局。
而豐富的人才科技資源也成為南京市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有力保障。據了解,僅在2011年,南京市服務外包從業人數超過18萬人,今年一季度更是突破20萬人大關,其中大學以上學歷人數占76%。而目前,79家執行額在千萬美元以上規模外包企業的從業人數近10萬,占該市服務外包從業人員總數的一半以上。
另據統計,目前,江蘇省有離岸外包業務的企業已達800多家,而離岸外包業務超300萬美元的企業就有超過240家。其中,吸引了一批包括微軟、日本日立、IBM畢博、富士通在內的世界知名服務外包企業落戶江蘇。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學者王曉紅在對合肥、成都等城市進行專題調查研究后認為,中國在對服務外包人才的培養上應創新培訓模式。
王曉紅指出,首先要創新服務外包人才培訓模式,擴大高校課程設置自主權,同時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建立實訓基地。并通過建立海外培訓中心,快速提高國內服務外包人才的國際化水平。
王曉紅認為,此外可以通過建設服務外包人才網站、服務外包人才數據庫,搭建服務外包人才供需信息服務平臺,從而強化企業、院校、培訓機構的溝通交流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