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提示】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原本不可貿易的服務變成了可貿易的商品,國際服務外包應運而生,成為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
背景: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云計算、互聯網、物聯網的廣泛應用,傳統的物質密集型加工方式正在迅速向數據密集型加工方式轉變,信息技術和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原本不可貿易的服務變成了可貿易的商品,國際服務外包應運而生,成為新一輪世界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引擎。積極承接國際服務外包,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是新形勢下增強我國的國際競爭優勢、加強國際合作、實現現代化的又一重要戰略選擇。
分析:2011年我國承接離岸合同金額326億美元,同比增長64.5%,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接包國。截至2012年4月,全國服務外包從業人員超過339萬人,其中近70%為大學畢業生。服務外包產業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現代高端服務業,支持和鼓勵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對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拓寬大學生就業渠道,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仍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不少問題與困難:一是現行鼓勵政策拉動力不足,部分優惠政策缺乏連續性,增大產業發展不確定因素,企業難以取得長期訂單和高端外包合同;現行政策尚不能適應國際服務外包業務類型、發包方式不斷創新的需要。二是近年來我國人力成本增長過快,國際競爭力有所下降。三是人才結構不合理,中高端人才緊缺,企業育人難、留人難現象普遍。四是與服務外包產業相關的商業信息安全、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缺失,影響我國服務外包產業高端化進程。五是服務外包企業是以人才、知識產權為資本要素的輕資產企業,難以獲得融資支持,同時也難以進入國內外上市等其他融資渠道。六是境外投資并購障礙多。因國內層層審批、手續繁雜、購匯程序時間長等,不少企業喪失海外并購良機。
建議:
(一)進一步提高對加快我國國際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意義和作用的認識。盡快制定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戰略和規劃。完善相關統計制度,并納入國家產業統計體系。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保持現有政策的連續性,將鼓勵政策延長10年或不設期限。完善現有政策,擴大覆蓋范圍,簡化審批程序。加大金融支持、電信服務、保稅監管、人才培訓、大學生就業等綜合性鼓勵政策措施的力度。制定吸引高端人才的相關政策。將服務外包企業境外并購審批制改為登記制,簡化購匯手續。
(三)將國際服務外包政策與軟件及集成電路鼓勵政策相互適用,并制定支持在岸服務外包政策,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離岸與在岸服務外包聯動發展,為企業做強做大創造有利條件。
(四)加強信息安全和知識產權保護。適應云計算等新型服務外包模式需要,制定服務外包信息安全保護條例。
(五)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擴大服務外包人才培訓資金支持范圍,適度提高服務外包企業和培訓機構定制培訓補助金額,改進申報核準程序,提高效率,采取積極措施,減輕企業負擔。繼續支持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公共服務平臺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