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有個比喻:中日兩國像親兄弟——雖出同門,但存矛盾。現實中兩國地緣上一衣帶水,文化上一脈相承,互為重要的政治、經濟伙伴,尤其是經濟上互補性強,依存度高。以軟件外包行業為例:日本國內軟件開發人工少、成本高,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軟件企業普遍采取向海外發包的方式,將非核心業務發包給境外,其中70—90%發給了中國。
據商務部統計:2012年我國承接對日外包離岸執行額48.3億美金,位列美國、歐盟之后,居第三位。對日軟件外包已經成為我國與印度競爭國際發包市場的優勢所在。最近,日本安倍政府在釣魚島問題上不斷挑釁中方底線,使中日關系降至冰點,對軟件外包行業產生什么影響,是否會成為對日外包的拐點”?筆者調查的結論是:階段性樂觀,但暗流潛伏,必須引起重視。
經濟復蘇,軟件企業發包總量增加
日本首相安倍上臺以來,采用較為激進的貨幣和財政政策,對抗國內長期經濟通縮。日本經濟結束了多年停滯,開始復蘇。
日本外包項目是日本的客戶將一個項目分解稱若干個模塊,并把這若干個模塊再分配給數十個不同的企業去完成。隨著對日軟件開發合作的深入,日本企業逐漸意識到,如果不減少項目的管理成本,日方仍保留較重管理任務,將項目轉到中國開發的成本優勢就很難徹底體現出來。
因此,日本企業對中國軟件開發商開始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他們要求中國軟件企業能夠參與到設計中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在上游工程的深層介入中;他們要求中國軟件開發商與之共同承擔項目風險。在日本企業所提出的這種高要求的背后,不光是給中國軟件開發商帶來成長機會,它也對中國軟件企業的從事外包服務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據日本政府公布的最新數據:2012年第四季度經濟增長0.2%,國內生產總值(GDP)持平,均好于預期。這令日本政府更加大膽地推行經濟刺激措施,據業內人士保守估計,今后五年,日本軟件海外發包業務年增長率將在10%以上。以世界500強某日資外包企業為例,近幾年其母公司發包量持續增長,預計2013年增幅更在25%以上。只要中日關系不嚴重惡化,對日軟件外包增勢將繼續,總體形勢樂觀。
富士通公司對中國軟件發包占到70%,2012年新開拓了菲律賓和越南,并主動降低了對中國發包比例
向中國以外轉移的勢頭漸強
對日本軟件企業而言,早就意識到發給中國的軟件外包比例過高,政治和經濟風險偏大”等問題,卻一時無能為力。因為軟件外包行業不僅要求有豐富的軟件開發人員,還要求其具備較高的日語水平(2級以上);不僅要求有軟件開發的歷史業績,還要求熟悉日本軟件最新開發流程;不僅要求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捷,更要求文化風俗相近,便于溝通交流。
目前尚沒有任何一國,能在上述條件上比肩中國。不客氣講,發包給中國是日本軟件企業不得已而為之的。這就不難理解,即便是出現了中國國內反日高潮,出現了日本大地震,出現了福島核輻射等眾多不利因素,日本軟件企業發包中國的業務基本未受影響。
但不容樂觀的是,在調查中發現,安倍政府的強硬態度和國內高達40%以上的支持率,已經對日本軟件公司向中國發包產生了影響,具體表現在:一是日本軟件外包客戶中,出現了要求發包給中國以外國家的聲音;二是越來越多的日本軟件企業高層明確要求下屬,設法減少中國業務量,以規避經營風險。
例如:某知名日本制作所軟件國際外包業務量中,中國占70%,印度占14%,越南占9%,去年該所大幅提高了發包越南的比例,還開拓了緬甸、馬來西亞等新興外包市場;日本最大的發包企業之一NTTDATA對中國發包比例一度達到90%以上,因面臨發包業務過于集中,中國人工成本增加,競爭力不斷下降等問題,已轉移了發包業務,2012年對越南外包增長400%,同年11月在緬甸成立了軟件開發部門,在孟加拉、菲律賓等國籌建外包基地;富士通公司對中國軟件發包占到70%,2012年新開拓了菲律賓和越南,并主動降低了對中國發包比例。不難看出,積極尋找下一個外包基地替代中國,是日本軟件發包巨頭的共識。
政冷”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選擇
據日企人力資源經理反應:受釣魚島事件影響,2012年大學畢業生對日資企業抵觸心理增強,同等條件,不愿到日資企業就業,新員工招聘越來越困難。某國內外包百強企業(日資),歷時半年,采取各種手段,招聘員工不到50人,難度可見一斑。如果今年政冷”持續或者惡化,日資企業招工必將繼續受到沖擊,這對完全依靠人力為主的對日外包公司是嚴重考驗。
綜上所述,介于對日軟件外包行業的特殊性,筆者樂觀估計:在今后3-5年時間內,只要中日間無戰事,對日軟件外包行業仍會繼續保持增長。但是也應清醒地看到,逐步減少對中國的發包業務占比,不僅成為日本IT企業戰略規劃的課題,也成為實際行動,中國對日外包企業應引起足夠重視,居安思危,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