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球軟件市場經歷反彈,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領域等領域的應用為代表的新技術將會促進新商業模式的誕生,從而給全球軟件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一)全球軟件與服務外包市場保持穩定增長,離岸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20世紀60-80年代,全球軟件與服務外包市場開始發展,初期IT服務以硬件為導向,開始發展軟件測試和維護外包,數據處理服務是早期BPO服務商提供的主要服務,有能力管理離岸關系的公司開始嘗試將非核心業務外包給其他國家的第三方服務商。20世紀80年代到目前,隨著全球產業鏈的種族,服務業出現國際化加速轉移的趨勢,離岸服務商開始建立戰略聯盟及全球離岸交付中心,強化本土化交付能力。企業終端用戶對于服務外包的接受程度逐漸提高,涌現出了各種服務外包供應商,這一時期市場準入壁壘相對較低;各國政府都出臺了相應積極政策支持服務外包發展但服務外包市場仍然相對分散,低端服務產品競爭激烈。2011-2015,IDC預計,全球服務外包將進入專業化分工和協作階段,基于云平臺一對多交付模式得到發展,主要體現為BPO基于SaaS平臺,軟件外包基于PaaS平臺,基礎設施基于IaaS平臺;在云外包模式下,IT與業務服務的交付高度結合,形成供應鏈結構。
全球軟件與服務外包市場在未來5年將維持穩定增長態勢,其中軟件市場較IT服務與BPO服務市場增長快。全球軟件與服務外包市場在未來5年將維持穩定增長態勢,2011-2015年CAGR為5.4%,2011-2020年CAGR為4.7%。其中,全球軟件市場規模增速較快,2011-2015復合增長率為6.2%。IT服務市場占整體市場48%左右,而軟件市場占整體市場的比例將從2011年的27.2%增長到2015年的28.3%。2011年全球軟件市場經歷反彈,以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社交網絡領域等領域的應用為代表的新技術將會促進新商業模式的誕生,從而給全球軟件市場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二)主要形成以美國、日本、印度和愛爾蘭為代表的四大模式
全球軟件產業經過多年發展,主要形成以美國、日本、印度、愛爾蘭等國為主的國際軟件產業分工體系。軟件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平臺軟件的開發;產業鏈中游主要包括一些子模塊開發和獨立嵌入式軟件開發;產業鏈下游包括應用類軟件開發(如ERP)。
(三)全球離岸BPO服務和離岸設計研發服務市場復合增長率相對較
1.全球離岸外包市場現狀。全球服務外包保持平穩增長,其中,離岸外包發展迅速。從市場結構來看,全球服務外包業務正逐漸從最基礎的技術層面的外包業務”轉向高層次的服務流程外包業務”。R&D服務未來增速最快,且保持高位增長。BPO總體繼續保持高于ITO的增速快速增長,設計研發服務將呈現快速發展趨勢。金融危機后,美國和歐洲都有限制離岸外包的勢頭,以保證本國就業。
2.驅動因素。發展中國家作為接包國基礎設施條件與科技配套能力在穩步提高。離岸服務外包業務范圍的拓寬,擴大了全球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IT服務以前是軟件開發,BPO以前基本上都是呼叫中心;現在拓寬到了新的領域,比如設計研發、數據中心服務等。市場分工的專業化促進了外包的發展。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成本的追求和資源的有效利用驅動引進新的技術,促進了外包的發展。比如云計算。
(四)市場區域構成來看,美國是最主要的發包國且未來五年市場增速較西歐和日韓快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軟件生產國和出口國,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成為國際離岸服務外包產業的主要源頭。得益于其經濟基礎與科技實力,美國長期處于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市場的領先地位,來自美國的離岸業務量占全球離岸服務外包市場規模62%以上比例。由于對成本的追求和社會分工的細化,業務的外包可以很好的降低成本,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因此西歐和其它地區也日漸擴大了服務外包的業務量,2011-2020年CAGR將保持17%左右。
日本和美國離岸外包項目層次和項目規模受兩國文化和做事方式的影響,例如:日本文化一向以嚴謹著稱,所以日本的外包業務大多是對接包方依賴性較弱的應用軟件開發外包,合同期較短,比較容易轉移回國內,而歐美文化中的自由創新性思想較多,因此歐美企業則往往將更為重要的研發部分外包出去,外包訂單的期限也更長,構建更具戰略性的合作。
企業競爭力的快速實現需要IT的推動,但IT能力并非是大多數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因此IT服務外包較容易實現,規模也比較大。
研發外包則涉及到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前期不易釋放,但該類服務將會更明顯地加速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提供更具創新和成本優勢的產品。在高新科技領域,設計研發服務活動成本高,風險大,即使對一些在資金和技術上實力雄厚的跨國公司而言,單獨進行研發也往往力不從心,因此設計研發服務的外包可以有效的整合全球資金和知識資源。
美國離岸服務外包市場,2011-2015年CAGR為18.9%,2011-2020年CAGR為17.0%。美國本土的運營成本高,影響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離岸外包方式可有效降低成本,提升企業競爭力;美國呈現技術人口老齡化趨勢,雖然目前遇到就業壓力的問題,但預計未來技術領域的人才缺口將擴大,離岸資源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通過離岸外包實現市場分工的細化,使企業將注意力集中在核心競爭力的提升,非核心業務外包實現的人員和資金節約若實現良好的再投入,將實現更具成效的運營效率提升;接包企業應著重加強設計研發能力,在行業知識和業務理解方面的能力不斷提升,服務質量隨之提高,接、發包企業逐漸實現更為緊密的合作,實現共贏。
西歐離岸服務外包市場,2011-2015年CAGR為17.2%,2011-2020年CAGR為16.5%。西歐發達國家的運營成本也處于較高水平,影響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利用離岸外包模式可有效降低運營成本;西歐各國的國土面積相對較小,人口已經處于老齡化階段,勞動力資源缺乏,離岸資源為其提供了龐大的人員補充;歐盟的成立加強了歐洲各國之間的聯系,業務往來頻繁,分工逐漸細化,近岸外包發展迅速;發展中國家勞動力的知識技能水平不斷提高,與西歐文化融合度不斷加強,離岸外包市場不可忽視。
日韓離岸服務外包市場,2011-2015年CAGR為14.2%,2011-2020年CAGR為14.4%。長期來看,日韓的國力仍呈現上升態勢,對離岸服務的需求仍將保持較高增長;日韓國土面積小,勞動力和自然資源資源缺乏,離岸市場能夠提供豐富的勞動力和豐富的自然資源;日韓地處亞洲,接近中國、東南亞等國,交通和通信的便利,地域文化的相似性,有利于將業務外包給這些發展中國家。
(五)離岸業務的模式與特征
歐美的離岸業務特征是大公司主要通過跨國公司的分公司搭橋”;中小企業發包商則可以直接合作,或者通過歐美的行業協會進行長期合作。日韓外包的特征是以總承包商為核心,海外的廠商處于產業鏈下游,業務來源間接來自日韓的IT服務商,很難直接從最終用戶處接單。
日本外包的特殊性在于:海外廠商難以進入日本的總承包商序列。日本總承包商不是控制某行業的外包項目,而是控制客戶資源,這需要他們完全了解用戶的業務細節,并與客戶有良好的信任關系;日本最終用戶大多難以將自己的需求嚴格表述出來,需要總承包商根據客戶的業務特點,邊與客戶溝通,邊進行系統的咨詢、策劃、設計。這需要總承包商具備深厚的行業知識與業務咨詢能力;由于最終用戶對總承包方依賴性強,需要總承包方具備足夠的資金基礎、抗風險能力和在日本本地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
日本外包規模和項目層次難以迅速提升。日本的分級開發體系使上游承包企業,必須向下游承包企業提供詳細的作業指示文件,這為詳細設計和代碼轉換的離岸外包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但同時局限了海外項目的技術含量;IT服務和BPO一般是完全分開的項目,IT服務以代碼轉換為主,BPO以數據處理為主,難以接觸企業的核心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