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迅速,業務規模、企業數量、人才素質及產業環境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在京交會舉辦前期,本報記者就中國服務外包情況與未來發展趨勢采訪了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主任騫芳莉。
據騫芳莉介紹,2008年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金額為46.9億美元,2012年為336.4億美元,復合增長率達60%以上,占全球市場的27.7%,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服務外包接包國。截至2012年底,已有21159家服務外包企業,獲得各項國際認證4679個,服務外包產業提供了428.9萬人的就業機會。各級政策體系日益完善,各類專業投促活動豐富多樣,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目前,服務外包產業在推進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加快經濟轉型步伐、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等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到十二五”末,我國承接國際服務外包轉移將保持40%以上的增幅,同時國內市場需求加速釋放,在岸市場和離岸市場有望呈現協調發展態勢。
騫芳莉在談到各地在推動服務外包工作,特別是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優勢時指出,隨著越來越多的城市看到服務外包在調整產業結構、減少能耗污染、擴大對外開放、解決人才就業等方面發揮的作用,各大城市紛紛通過政策扶持、改善產業環境、做好服務工作等方式推動產業發展。其中,國家為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快速集聚發展,自2006年開始陸續認定示范城市。其優勢表現在兩方面,一是稅收減免、教育經費稅前抵扣、特殊工時制度、公共平臺建設資金扶持等政策優勢;二是示范城市大多對服務外包產業認識較早,產業起步和支持工作開展較早,至今已經具備相對成熟的產業基礎、管理機制和環境配套等先發優勢。
騫芳莉特別強調:和印度、愛爾蘭等國家相比,我國的人才和產業配套優勢相當明顯。不過,我們的企業規模和知名度還不高,管理上不夠規范,業務積累仍不足。
我國政府非常重視發展服務外包,自2006年商務部實施千百十”工程以來,國家高度重視我國服務外包產業成長,國務院和各部委多次出臺相關政策,為產業發展構筑良好的環境基礎,至今取得了積極的成效。在產業成長階段,政策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印度服務外包產業能發展起來離不開政府大力度的政策支持。所以,我國的離岸業務免營業稅、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減征所得稅等政策也應當繼續推行下去。除此之外,還應當從國家經濟轉型發展的角度深入理解服務外包產業的作用,進一步深化、細化相關政策,如促進服務外包產業中的自主研發創新,加快提升中國服務”的品牌知名度和拓展市場渠道,結合教育改革推動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進,延伸對在岸外包的政策支持,加強產業的規范性管理等。
5月28日,2013中國(北京)電子商務大會在京開幕。商務部副部長蔣耀平在開幕式上表示,近年來,我國電子商務保持了快速發展的態勢,市場規模不斷擴大,企業電子商務應用迅速普及,網絡消費群體持續增長,電子商務對傳統服務業和傳統流通產業的影響和帶動作用日益增強。
2012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總額突破8萬億元,比2011年增長31.7%,增速超過當年GDP增長率的4倍。網絡零售延續了爆發式增長態勢,2012年中國網絡零售市場交易規模超過1.3萬億元,同比增長67.5%,增速約為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率的4.7倍。在當前低迷的世界經濟形勢下,電子商務在穩增長、擴消費、調結構以及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方面發揮的作用日益明顯。
蔣耀平指出,盡管我國電子商務發展迅速,但目前電子商務仍處于發展的初始階段,仍需要對電子商務的發展規律和趨勢進行認真的分析把握。希望各地商務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電子商務對于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促進作用,積極做好與各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切實抓好電子商務應用促進工作的落實,不斷提高電子商務應用效益。
要盡快適應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對相關法規政策、基礎信息設施以及市場監管體制等形成的新挑戰,加強政府政策引導作用,加大人才培養力度,發揮電子商務在開拓國際市場中的作用,支持中小微企業應用電子商務提升競爭力。
近日面板廠商公布的第一季度業績報告讓業界歡欣鼓舞。報告顯示,京東方2013年第一季度凈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達158.01%;華星光電凈利潤為4.08億元,其贏利水平超過2012年全年。多年連續虧損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迎來利潤轉折點。然而,在業界對產業回暖歡欣鼓舞之際,依然存在新的危機:一方面是節能補貼政策逐步退出市場所帶來的不確定影響,另一方面是新技術替代對其發展面臨的新考驗。這不禁讓業界猜想,我國液晶面板今天的贏利究竟是真正迎來拐點還是曇花一現?
業界普遍認為,繼第一季度贏利后,2013年將成為國內面板業增長的黃金時期。一方面,廠商技術水平不斷提升,液晶面板成本得到改善,32英寸和50英寸面板價格小幅上漲。同時,京東方和華星光電也提升了高附加值面板產品比例,促進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我國面板廠商調整了產能分配比例,提升了手機面板和平板電腦面板出貨量。
然而,贏利”這一敏感話題再次被熱炒恰逢韓國廠商力推OLED之時。韓國廠商推出了全球最大的55英寸OLED電視,并將這一技術視為未來顯示產業的發展趨勢。在這種背景下,部分面板廠商開始進行技術改造,將研發重點轉移到大尺寸OLED技術上,使液晶面板產能供應暫時平衡,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外資品牌的逐步淡出,讓中國企業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是他們贏利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預見,2013年甚至是2014年,逐步向大佬”邁進的京東方和華星光電的贏利成為必然。但對于持續在液晶面板市場加大投資的中國大陸廠商而言,這種贏利能持續多久?當OLED等新技術逐步成為主流時,中國企業贏利的勝算又有多大?
2012年,在國家節能補貼政策的支持下,32英寸電視熱銷,華星光電和京東方8.5代線也是以切割32英寸面板為主。隨著政策的逐步退出,32英寸面板并非是最佳選擇,擴大大尺寸、高解析度、高附加值面板的生產成為必然趨勢。這也對我國面板廠商參與國際競爭提出了嚴峻的考驗。事實上,平板顯示行業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競爭就會迫使新技術快速替代舊技術,任何一個技術都不可能持續促進市場增長。對于液晶市場來說,是否會出現拐點,還要看市場供需是否能夠達到平衡。當液晶面板供過于求,價格降低,企業贏利能力就會受到挑戰。而隨著此前陸續批建的新8.5代線的投產,供過于求的局面可能出現。
因此,在今天普遍贏利的大好局面下,企業更應該戰略性地”引入危機意識,面對下一輪競爭進行戰略性布局,總結經驗,突破束縛,穩扎穩打做好技術研發,在新一輪競爭中獲得真正的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