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9年的全國服務外包工作座談會上,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鏗鏘有力地表示。同樣在那次會議上,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大連、深圳、廣州、武漢、哈爾濱、成都、南京、西安、濟南、杭州、合肥、南昌、長沙、大慶、蘇州、無錫20個城市被國務院批準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在這些城市實行一系列鼓勵和支持措施,加快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整體發展。
這是中國外包國家隊”第一次大規模亮相,也是第一次將發展外包行業提升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目前,印度已經占據了全球外包40%以上的份額,特別是在以歐美為發包地的市場上占據了統治地位。
短期來看,其他國家很難在短時間內動搖印度在外包領域的領先優勢。當然,中國的潛力不容忽視:同樣豐富的人力資源,同樣足夠聰明的大腦。甚至擁有印度沒有的:印度的網絡環境和基礎設施相當糟糕,而我國的網絡設施甚至比一些歐美國家都好。
那么,怎樣才有可能追趕上印度,直至超越他們?根源也許還要學習我國在IT制造業國際化的成功經驗,一步一個腳印。首先,要鞏固好自己的根據地,發掘國內企業的外包需求,把國內市場做起來。同時,還要繼續鞏固在對日外包上的競爭,這才是中國服務外包企業的優勢和特色。然后,再考慮在適當的時候進軍歐美市場。看看我們的華為、聯想,其實不都是這么過來的?
當然,我國的外包企業與印度同行們的差距還是相當大的:東軟在國內的外包企業中規模最大,可是東軟2008年一年的營收也不過37億人民幣,而印度年營收超過10億美元的外包企業就有10家以上。
幸運的是,縮小與印度企業差距的機會之窗突然打開:今年初,印度第四大外包公司薩蒂揚造假賬東窗事發,使得印度外包業的信譽遭受到了嚴重打擊,已經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取消了給薩蒂揚等印度公司的訂單。中國企業如果能夠利用好這次機會順勢而上,中印在外包領域的實力對比就有可能發生根本變化。
賽迪顧問也預計,到2012年中國軟件外包服務市場將占據全球市場8.4%的份額。而如何保證IT人才的供應也是政府主要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