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四屆三次全會通過的《關于科學劃分功能區域、加快建設五大功能區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加快將永川建設成為大城市”、發揮其在城市發展新區中的戰略支點作用”、加強永川區域性教育、醫療、應急中心建設”的新定位。
日前,永川區召開第十三屆四次全委會,就如何加快建設大城市工作進行了研究部署,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重點發展4+1”主導產業集群,4”就是機械裝備、電子信息、金屬冶煉及壓延、紙及紙制品四大產業集群,1”就是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集群。
發展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將是永川加快建設大城市的一條‘智慧路徑’!”永川區委書記蔣又一日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將有力推動永川從中等城市向大城市邁進、從傳統產業城市向現代產業新城邁進。
西部聲谷運營秩序井然
文思海輝與永川區政府正式合作
1、既是新的經濟增長點,又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
城市發展新區是全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全市集聚新增產業和人口的重要區域。”永川區區長方軍說,各區縣要實現這一目標,首要任務就是發展工業經濟。
由此,永川區委、區政府在區第十三屆四次全委會上,提出對機械加工、輕紡食品、能源化工、冶金建材等傳統工業進行升級改造,在鳳凰湖、三教、港橋三大工業園重點部署機械裝備、電子信息、金屬冶煉及壓延、紙及紙制品等產業集群。
但永川還承擔著建設大城市”、城市發展新區的戰略支點”的作用,僅靠工業經濟一條腿走路”肯定走不快。為此,永川區委、區政府將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納入4+1”主導產業集群。
眾所周知,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以其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和智力密集特點,已逐漸成為一項戰略性新興產業。永川從2008年開始,以呼叫中心、金融后臺為重點,無中生有地發展服務外包產業,至今已引進了香港電訊盈科、重慶移動10086等20多個服務外包企業,從業人員達8000多人,去年實現產值7億元。
今年9月,永川又啟動發展軟件產業,至今已有文思海輝、炎興科技、金手指速錄以及國家軟件公共服務平臺——重慶平臺等一批企業和項目落戶。
根據規劃,永川將在2016年建成西部軟件和信息產業高地、國家軟件產業名城、軟件和服務外包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實現軟件信息產業產值200億元;將在2020年,把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建設成為永川新的支柱產業,實現產值600億元。
永川區副區長鄧文認為,永川的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不僅本身會成為一項新的支柱產業,還能有力地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融合發展,加快提升機械裝備、電子信息、金屬冶煉及壓延、紙及紙制品等產業集群,從而推動永川從傳統產業城市向現代產業新城轉變的進程。
2、推進產城融合”、城校互動”的突破口
職教資源是永川能夠發展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重要基礎性條件!”永川區新城建設管理委員會負責人呂杰說,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是人才密集型產業,人力成本占其生產成本70%以上,而永川是全國有名的職教城”,目前共有25所職業院校、近13萬名在校生,每年可供軟件及服務外包產業選擇和培養的人才近2萬名。
過去,永川的職業教育呈明顯的兩頭在外”的特點:生源大部分來自外地,學生畢業后大部分都輸出到沿海地區就業,豐富的職教資源并不能為永川本地的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而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則改變了這一現狀。去年,永川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雖然只有7億元產值,卻解決了8000多人就業,許多職教畢業生由此留在了永川。
從這個層面而言,永川要加快建設成為大城市,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就是一個重要突破口”。一方面,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可吸引大量職教學生在當地就業,快速增加城市人口;另一方面,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又能反過來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吸引更多學生到永川讀書,為永川的產業發展提供更多人才資源,從而形成產業、職教、城市的良性互動。
為吸引更多企業入駐永川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業園、吸引更多人才到園區企業就業,永川秉承產城融合”的理念,在城市核心區興龍湖片區啟動了一期產業樓宇建設。這一區域不僅生態環境優美,還能在1500米半徑內實現醫療、教育、休閑、購物等完善配套,基本形成15分鐘生活圈。下一步,隨著新城的不斷拓展,高鐵站前片區、東部拓展區等會融入產業發展,在一城多園”的框架下發展文化創意園、智慧產業園、創業孵化園等,最終形成12平方公里的信息產業新城。
為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永川已從2010年開始相繼啟動了服務外包人才萬人培養工程”、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國際服務外包高端人才培養示范基地”,每年培養服務外包及軟件人才上萬名。據測算,若永川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能在2020年實現500億元年產值,從業人員將達到12萬人。
3、促進政府簡政放權,助力三大中心”建設
在永川發展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過程中,最令人感到費解的是軟件產業的發展。事實上,目前我國的軟件產業大多集中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成都等一些大城市,永川不過是成渝之間的一座中等城市,為什么能吸引文思海輝等行業龍頭企業和國家級軟件公共服務平臺落戶?
永川除了擁有豐富的職教資源,還走了一條‘智慧城市+智慧產業’的路子!”呂杰說,今年8月,永川被住建部確定為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后,決定利用推進智慧城市建設的機遇培育發展智慧產業,并將軟件產業這一基礎性智慧產業放在了優先發展位置。
智慧城市建設作為我國推動新型城鎮化的一項重要課題,蘊藏著廣闊的市場前景。可要打開這個市場,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從技術發展角度看,智慧城市建設要求通過以移動技術為代表的物聯網、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實現全面感知、泛在互聯、普適計算與融合應用,將一個城市的交通、地理、民生、醫療、政企服務等無一例外都融入了一個智能系統。而要進入這個市場,最難的就是打破區域內的行政壁壘,實現跨部門區隔的信息融合。
從這個層面來說,像永川這類中等城市,反而比大城市更容易打破行政壁壘。為推進智慧城市與智慧產業的互動發展,永川目前已確定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11個項目,面向市場開放,用以培育軟件、服務外包等企業。
這將極大促進政府簡政放權、轉變服務職能!”永川區新城建設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方曉艷說,他們在扶持發展呼叫中心的過程中,就嘗試把政府的一些服務功能外包”給了服務外包企業,收效明顯。一個典型例子就是,區政府去年將12345”服務熱線外包”給一家呼叫企業,結果不僅減少了數名干部配置,還節省了一半開支,市民滿意度也提高到了90%以上的最高紀錄。
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項目全部涉及民生,這些項目的實施,一方面能使市民享受到更便利的服務,另一方面也能助力永川加強區域性教育、醫療、應急中心建設。
從建設區域性教育中心來說,不僅軟件及信息服務外包產業的發展能反過來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智慧教育項目也能大幅提高各教育機構的信息化水平,促進教育資源的整合;從區域性醫療來說,他們實施的智慧醫療項目,將徹底打破各醫療機構的信息封鎖”,實現醫療信息共享,為患者節省許多不必要的檢查,省時省費用;從建設區域性應急中心來說,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項目建設,可使永川在救災、疾病防控、應急應戰指揮通信等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