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創立于浦東的上海圣博華康文化創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或許并不為人所熟知,但是經過其手設計、運營或者擔任顧問的創意園區項目,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比如1933、同樂坊,以及該公司所在的波特營。
從招商”轉向造商”,圣博華康正在探索一種全新的創意園區模式,不僅要土地增值,更要產業扶植和品牌升值,以創意園區為圓心,將服務輻射到一座城市的創意產業鏈。
園區設計融入城市功能
說起創意園區,很多人的概念就是把老廠房改建成商業設施。但在圣博華康董事長孫業利看來,創意園區首先要做到的,是要融入到城市的功能中去。以圣博華康所在的波特營為例,孫業利想做的與正在做的,都是陸家嘴缺什么,波特營就做什么”。據他介紹,目前在波特營里,有專門給高級經理人上課的咨詢公司,有幫助職業女性自我提升的培訓企業,還有減壓養生館、白領親子中心等場所,深受陸家嘴金融城內的人士青睞。
讓創意園融入城市功能的理念已經被圣博華康復制到其他地方。尤其是在新城鎮概念被提出后,圣博華康在浦東宣橋規劃設計共舞臺創意園”,號召宣橋及周邊資源一同展示、互動,試點探索新城鎮創意園的運營模式。
創意園區實際上是開發區的一個延伸。”孫業利表示,從發展創意產業的角度看,注重分析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特點、緊貼區域發展的現實需求,來規劃和發展創意產業園區,能夠使定位更加契合市場需求。
園區運營體現附加價值
衡量一個創意產業園區成功與否,不該用產值、稅收等數據簡單說事兒,而在于能夠讓園區內的企業產生多少附加值。”除了需要讓創意園區融入城市功能,孫業利認為創意產業的另一大核心在于增加附加值。因此,與其他只做二房東的創意園區相比,圣博華康經手的創意園區把更多的精力投在運營上。孫業利說,與傳統開發區的傳統理念不同,創意園區需要改變思路,必須是價值集聚,而不是一般的產業集聚。而作為園區的運營方,圣博華康需要做到價值發現和資源整合。
2010年世博會期間,人們看到的意大利館建筑設計、世博交通導覽圖、世博護照、世博笑臉征集網站,還有市民熟悉的世博大禮包,都來自圣博華康負責運營的2577創意大院”內的設計公司。其中,圣博華康的牽線搭橋必不可少。
因此,圣博華康實際上既為城市發展做功能、形態和商務的規劃,又通過創意園區的運營,推進規劃的實施;它既是一個收租金的商業地產運營商,又為入駐企業提供多方位的集成服務,甚至提供融資服務和直接投資入股。
園區管理助力企業成長
就在圣博華康所在波特營的大門口,有一家餐廳名叫拉亞漢堡”,近年來受到不少上海市民的喜愛。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它走入大家的視線之前,有差不多6年的時間都在顛沛流離”。直到它選擇落址在波特營后,圣博華康在其產品質量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商業模式的規劃后,開始逐漸壯大起來。如今,拉亞漢堡已經成為陸家嘴白領最喜愛的餐廳之一,不少新開張的商場也都希望能夠引進拉亞漢堡”。對此,孫業利表示,創意園區要有與企業共同成長的價值觀,同樣,企業進來也要共同成長,我們是要‘造商’,把模式造大,而不是簡單地把一些已經成熟的品牌落地復制。”孫業利稱,尤其是浦東想要成為配置全球資源的高地,就應該成為創造模式和老板的先驅,而不是簡單的外包服務基地。
孫業利的夢想,也正是要搭建一個更大的平臺,既集成服務也集成資源,從創意產業外包商”變為發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