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年中期以來,后臺業務外包發展迅猛,但2014年科爾尼全球離岸服務目的地指數顯示,跨國公司已經開始重新評估外包戰略。中國在上述指數排行榜中位居第2,盡管預期較高,但是與排名第1印度的差距有所擴大。
科爾尼昨日發布的全球離岸服務目的地指數?(GSLI)”從三大類別指標(經濟吸引力、人員技能和可得性、商業環境)衡量51個國家的經濟基本面,讓企業在全球化服務勞動市場中做出嚴謹的決策,特別是有關后臺職能的決策,如信息技術(IT)和業務流程外包(BPO)服務。
《第一財經日報》從上述研究發現,跨國公司外包領域開始出現了方向的調整,很多公司不再將一些職能外包給供應商,而是交給公司內部的服務中心和員工(附屬中心)。IT行業更是如此,過去十幾年來,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IT的戰略重要性大幅提升。
科爾尼公司合伙人、科爾尼全球商業政策委員會常務董事Erik Peterson說道,過去做決策主要考慮成本效率,而現在開始考慮其他因素,如:該職能是否為核心業務,因此是否需要從外包轉為內包?影響業務關系的外部監管因素、保護知識產權和客戶隱私的問責制和能力等。”
中國的人才儲備情況和高等教育體系適合高附加值的離岸服務和外包服務,而且研發和產品開發等領域的人才將持續增長。由于中國獨特的IT和網絡格局以及語言限制因素,市場上大量的交易服務外包將由本土公司和大力支持其中國業務的跨國公司主導。”科爾尼公司合伙人,大中華區運營服務業負責人麥高樂(Michael McCool)說道。
上述報告的另一個發現是,在2014年科爾尼全球離岸服務目的地指數排行榜上,印度、中國和馬來西亞位居前列。
盡管對排名第2的中國預期較高,但印度仍然位居中國之上,甚至差距也有所擴大。
兩國的區別與差距表現在,印度在規模和人員技能上無可匹敵;領先IT服務公司擴大了傳統服務范圍,新增了研發、產品開發和其他利基服務等 ;隨著企業逐漸為客戶提供捆綁和專業服務并發展利基域名技能,IT和BPO之間的界限也越來越模糊。
而中國正向服務導向型經濟過渡,前沿的大數據分析和IT服務行業持續獲得更多政府支持;印度及其他亞洲國家相比,中國工資水平的上漲限制了其在低端職能領域的成本競爭優勢;在高端IT和分析服務領域,中國向東歐提供替代方案。
盡管亞洲已經成為跨國公司離岸服務的首選目的地,但自動化的發展使機器人的工作成本低于勞動力成本,隨著自動化越來越普及,亞洲的低成本優勢將被削弱。這將使得全球離岸服務未來將不存在目的地”,因為隨著自動化水平的提高和基于自由職業的外包者最終使物理地址沒有任何意義。
Peterson表示,過去幾十年我們的世界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曾經只有一個辦公地點的組織現在有數十個地址。然而未來,隨著快速和輕松部署使自動化適用于全新的工作類別,我們的世界可能發展成為‘無目的地’的世界。”
科爾尼全球商業政策委員會高級經理Johan Gott補充道,隨著‘無目的地’趨勢的崛起,很多定位于低附加值利基市場的國家會認識到他們的機會將被侵蝕,因此需要制定戰略,積極向價值鏈上游移動,以便站穩腳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