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背景下,服務外包領域新技術、新業態、新商業模式不斷涌現,創新驅動在發展中的作用越來越大,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漸成主流,服務智能化、專業化成為產業組織新特征。我國服務外包產業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從規模快速擴張向量質并舉轉型發展。
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服務外包產業成效顯著
一是服務外包合同額首次超過1000億美元。2014年,我國企業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072.1億美元,執行金額813.4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2.2%和27.4%。其中,承接離岸合同金額718.3億美元,執行金額559.2億美元,分別同比增長15.1%和23.1%。
二是累計吸納大學生就業超過400萬人。2014年,我國服務外包企業新增從業人員71.1萬人,其中大學畢業生(含大專)48.8萬人,相當于全年高校畢業生人數的6.7%。截至2014年底,我國服務外包企業28127家,從業人員607.2萬人,其中大學(含大專)以上學歷404.7萬人,占從業人員總數66.7%。
三是產業發展向量質并舉轉型。創新逐步成為服務外包企業的核心驅動力,企業從依靠低成本競爭向智力投入取勝轉變。2014年,我國承接以知識和研發為主要特征的離岸知識流程外包業務186.7億美元,占離岸執行總額的比重為33.4%,比重穩步提升。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推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業務結構不斷優化。
四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合作加深。經貿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和先導。2014年,我國承接沿線國家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125億美元和98.4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5.2%和36.3%。通過開展服務外包業務合作,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交流和經濟融合進一步加深。
五是離岸服務外包業務拓展至近200個國家。2014年,我國承接美國、歐盟、中國香港和日本的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金額合計346.5億美元,占執行總額的62%,比去年同期下降2.9個百分點。離岸服務外包逐漸從美歐港日拓展至東南亞、大洋洲、中東、拉美和非洲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多元化趨勢日益顯現。
二、凝聚合力、多措并舉,服務外包領域政策效應突出
一是推動出臺《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商務部開展大量調研,多次征求地方、行業組織、企業和研究機構意見,形成《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并會同發展改革委等20個部門上報國務院,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并于2014年12月31日印發。這是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國務院首次對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作出全面部署,對于推進結構調整,形成產業升級新支撐、外貿增長新亮點、現代服務業發展新引擎和擴大就業新渠道,具有重要意義。
二是創新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機制。商務部總結江蘇、浙江兩省高校服務外包人才培養試點經驗,與教育部聯合印發《教育部 商務部關于創新服務外包人才培養機制 提升服務外包產業發展能力的意見》,進一步深化人才培養機制改革,優化專業和人才結構,引導大學生創新創業,健全人才培養政策和組織保障。
三是推廣蘇州工業園區試點政策。商務部會同財政部、稅務總局專題調研蘇州工業園區放寬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條件試點政策,上報國務院同意將試點政策推廣至21個示范城市后,聯合財政部等5部門印發《關于完善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有關企業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
四是加大財政信貸支持創新力度。商務部會同財政部首次將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納入《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并作為重點支持方向,支持人才培訓、國際認證和公共平臺建設。發揮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的協同作用,優化出口信貸的資源配置作用,支持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和創新活力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
三、明確重點、整合資源,推動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
《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指出,圍繞培育競爭新優勢和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堅持改革創新、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示范集聚的原則,著力激發企業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將服務外包產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開局之年。商務部將根據國務院常務會議和《國務院關于促進服務外包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的要求,明確重點任務,加大協調力度,整合政策資源,狠抓工作落實,加快推動服務外包產業成為產業升級新支撐、外貿增長新亮點,打造現代服務業發展新引擎,擴大就業新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