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繼續保持逆勢增長的良好彈性,成為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與吸納就業的亮點。
規模持續快速擴大。2016年1~12月,我國企業簽訂服務外包合同金額為1472.3億美元,執行額1064.6億美元,分別增長12.45%和10.11%。其中離岸服務外包合同額952.6億美元,執行額704.1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9.14%和8.94%;在岸服務外包合同額519.7億美元,執行額360.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19.07%和12.46%,增速均超過同期全國外貿增速,成為對外貿易及服務貿易中的一大亮點。
結構高端化升級態勢明顯。從成本套利”走到智能化服務”,服務外包的技術支持由傳統的互聯網與信息技術轉向以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基于云的服務模式被廣泛認可,云端交付也大量被傳統服務外包企業所采用,SaaS(軟件即服務)和On-demandPayment(按需付費)成為主流的交付與定價模式。
2016年又出現服務外包企業加速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從具體業務結構看,2016年信息技術外包(ITO)、業務流程外包(BPO)和知識流程外包(KPO)合同執行金額分別為563.5億美元、173億美元和335.6億美元,執行額比例由2015年的49:14.2:36.8調整為53:16:31。基于企業信息化需求的提升與云計算業務的快速發展,ITO比重大幅增加,KPO占比小幅回落。但是得益于知識產權研究、數據分析與挖掘、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與測試等業務的超高速增長,KPO同比增速達31.65%,超過同期ITO24.76%與BPO28.98%的增速,產業向價值鏈高端升級特征更加明顯。
市場主體不斷壯大。在多年的政策引領與支持下,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已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業生態,全國已有130多個城市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累計從事服務外包業務的企業39277家。
2016年,全國新增服務外包企業5506家,企業經營成本的不斷上升加速倒逼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通過海內外并購、與發包企業建立長久的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加速服務技術的研發創新投入等手段,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引領著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中軟國際、浙大網新、浪潮、軟通動力、文思海輝等5家企業入選全球服務外包100強企業。
吸納就業能力提升。作為人力資本密集型產業,服務外包一直是高水平人才就業的高地。2016年,全國服務外包從業人數增加至856.1萬,年新增121.4萬人,其中,大學學歷從業人數年新增79.72萬人,累計達到551.28萬人,大學生占比為65.7%,較去年增加1.5%。
各地針對服務外包人才的引進與培養制定了適合本地特色的人才計劃與人才重點工程,校企聯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更趨成熟,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部分高校根據產業發展的最新技術與業態增設課程,為產業轉型升級做好人才蓄水池。
示范城市建設再上新臺階。
2016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新增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通知》,將沈陽等10個城市確定為中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示范城市數量從21個增加到31個,引導市場資源繼續向示范城市集聚發展。2016年,31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承接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657.88億美元,增長8.58%,占全國總額的93.4%。其中,新晉示范城市完成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102.1億美元,占31個示范城市執行額總規模的5.1%。
第一批示范城市中的領軍城市如南京、無錫、蘇州、上海、廣州等在業務規模、創新能力等方面繼續保持領先地位,新晉示范城市中的部分城市如青島、寧波在產業規模等方面已超過一些示范城市,申請城市中東莞和佛山與其他城市差距較為明顯。不同區域間服務外包發展差距加大,長江經濟帶服務外包集聚能力與產業輻射示范效應更加明顯,2016年1~12月,長江經濟帶11省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和執行金額分別為921.4億美元和673.1億美元,分別約占全國總規模的62.6%和63.2%。
國際合作邁出新步伐。美歐日和中國香港等傳統發包市場依舊保持穩定增長,美國依舊是最大的發包國,歐盟是主要發包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地區,國際市場逐漸從美、歐、日拓展到東南亞、大洋洲、中東、拉美和非洲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2016年,我國主動承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服務外包執行額121.29億美元,占全國總規模的11.39%,其中,中東歐16國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增長26.30%,東南亞11國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額為65.7億美元,成為增長率最快和規模最大的兩個區域。烏茲別克斯坦、東帝汶、阿富汗、波黑、羅馬尼亞、巴林、也門共和國等國家的服務外包業務增速較快。
與此同時,2016年,中國服務外包企業加速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包括信息服務提供商及生物醫藥研發企業,出現向發達國家發包購買研發服務、共同致力于研發創新的國際合作新態勢,傳統的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發包的固定模式被打破。(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邢厚媛涂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