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中國信息產業服務外包峰會暨中國電子鹽城生態信息港首批入園企業簽約活動在鹽城舉行。總投資50億元的18個項目首批簽約入駐,涵蓋芯片、大數據、信息服務、創新孵化等領域。來自全國電子信息服務外包行業的專家、企業高管、行業組織機構代表等,就服務外包產業面臨的市場新格局、發展新趨勢進行探討。
榔頭、錘子,需要融起來用
隨著結構調整的深入推進,‘融合化’成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新特色。服務外包企業不斷深耕垂直行業,涌現出不少新的業務形態,產業外溢效應越來越明顯。”中國信息產業商會服務外包分會會長何在明介紹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服務外包國內市場增長超過國際市場發展,占比不斷提升。2011-2016年,我國服務外包合同金額從447億美元增至1571億美元。去年,全國承接服務外包合同金額1804億美元,同比增長25.1%。服務外包產業成為中國參與國際分工體系重構,以及全球價值鏈競爭的重要延伸。
云、互聯網、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其實就像擺放在工具箱里的榔頭、錘子,需要‘融合’起來使用。”在軟通動力信息技術(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高級副總裁方發和看來,各行各業的分工趨向精細,服務外包合同呈現碎片化態勢,許多客戶對自身需求開始不是很清楚,更多時候要靠服務提供商來引導,給客戶超前的想象。”
看一個企業的發展潛能,并不是看其規模大小、資金多少,而是看企業領導者整合社會資源的能力有多大,能力越強發展前景越好。談起融合模式的創新,中國服務貿易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首席服務外包專家金世和提醒說,發展服務外包,要注意轉變與客戶的合作關系,不能合同做完就再見,而應將合作關系提升為戰略伙伴關系。
服務外包產業要在摸清家底、精準定位、融合發展等方面使力。”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信息與技術研究部部長鄭錦榮指出,當前,商業模式正在發生改變,融合不能忽視園區內部的相融發展。許多園區入駐不同類型的企業,企業間的跨界融合同樣能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提供機遇。
沒有低端企業,只有低端手段
服務外包的新機遇在于數字化轉型。”方發和直言。什么是數字化轉型?人們每天一覺醒來,就活在數字化時代,如使用共享單車,出門不帶錢包全靠手機支付,從衣食住行娛到各行各業,都離不開數字經濟。
中國企業正積極擁抱互聯網,向數字化道路邁進,加速數字化轉型。云、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快速發展,并被運用于各行各業,讓用戶獲得更加深入的體驗,企業應用新的數字技術,不斷創造出新利潤,新的商業模式也應運而生。
方發和認為,服務外包產業的客戶已發生很大變化,許多公司過去能自身搞定的業務,現在不得不尋求更多的外部資源,更多走向眾籌眾包。
客戶變化了,需求也與之前不同,對于外包服務提供商而言,技術仍是核心。怎樣運用大數據、信息技術,更好地服務客戶,為他們創造更多價值?”在方發和看來,外包服務要練好基本功,加速轉型。服務提供商需要挖掘新技術的行業應用,利用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助力企業,提升咨詢和拓展數字化轉型服務能力,這對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特別是工匠精神的養成。今后,沒有低端的服務外包企業,只有低端的從事服務外包的手段和工具。”
技術賦能,塔底業務翻身”
儒有合志同方。投資要找樂土,更要找志同道合的人。我們落戶鹽城經濟開發區,看中這里不斷創優的投資環境。”入駐中國電子鹽城生態信息港的冠捷科技集團中國區總裁任敬順說。
中國電子鹽城生態信息港是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CEC)最新布局的園區,總投資100億元。此次峰會入駐項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實現開票銷售30億元、稅收1.5億元。今后3-5年,信息港將建成中國電子信息產業國際合作平臺、國家級智能制造創新發展平臺,引領打造鹽城千億級電子信息產業。
城市營商環境越好,就越適合服務外包產業創新發展。我們建立基地或園區,關鍵要有‘三贏’理念,即政府、企業、園區都要盈利。政府要轉變思維,‘贏’在服務和環境,‘贏’在區域經濟的帶動、技術力量的集聚,而不是把土地收入作為盈利點。服務外包產業要快速發展得走新路,而不能再像過去那樣走中介機構的老路。”金世和說。
未來服務外包行業,必須重新審視服務外包的內涵及趨勢。搞建筑的做不了設計,有的制造企業沒有加工車間,服務外包不應定義在非核心業務的范疇。”鄭錦榮提醒大家,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國際分工越來越緊密,服務外包活動也越來越多。全球新興服務貿易領域中,70%通過服務外包來實現。
服務外包作為典型的社會分工模式,正在改變社會的各個領域,傳統高中低價值鏈劃分被顛覆,處于金字塔底端的業務被新技術賦予更多價值。許多專家認為,服務外包不僅不會過時,而且未來許多行業都可能出現服務外包,甚至還會延伸出更多的服務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