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記者獲悉,中國國際投資促進會與中國服務外包研究中心聯合發布《中國服務外包產業十年發展報告》(下稱報告)。報告建議,未來10年,中國服務外包產業要拓寬服務外包企業投融資渠道,針對服務外包產業為綠色產業和企業大多為輕資產企業的特點,鼓勵金融機構提供適應其特點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鼓勵服務外包企業掛牌上市
報告稱,在大變革的背景下,國家層面的新一輪政策激勵和社會輿論的正面引導,對中國服務外包產業突破發展瓶頸,實現創新增長,將起到決定性作用。
報告建議,接下來,應開展企業交付合同質押、應收賬款、專利、版權等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鼓勵進出口銀行、中信保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服務外包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開展境外并購的支持力度;鼓勵融資擔保機構加強對服務外包中小企業的融資擔保服務;鼓勵服務外包企業依法依規在主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上市,在新三板掛牌,以及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可轉換債券; 將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企業納入綠色金融服務領域,鼓勵金融機構為其提供綠色金融貸款和擔保。
在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方面。報告建議:一是鼓勵服務外包企業在國內、國際通過聯合、并購、重組等方式,組建大型國際化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二是支持服務外包企業開拓國際(離岸)市場,允許使用外貿發展基金為符合條件的服務外包領軍企業進行海外并購與投資提供資金支持,并為其大額出口提供政策性融資和擔保支持;三是推進政府和國有企業擴大采購社會專業服務,將更多的不涉及機密的業務發包給服務外包企業,拓展在岸服務外包市場;四是制定服務外包產業標準和規范,采取有效措施(如:商業貸款貼息等),引導國內外跨國公司擴大發包業務,將業務外包給國內服務供應商;五是鼓勵并引導私募基金、天使投資等投資機構投向服務外包企業;六是完善法律體系,加強對服務外包產業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七是將以發包交付業務為主的共享中心納入服務外包業務范圍,同等適用相關政策;八是對與智能制造、現代農業直接相關的服務外包企業,取消離岸業務占比限制;九是除真實性審核外,外匯管理部門最大限度減少對領軍企業經常項下和資本項下外匯流入流出的審批事項,簡化程序,大幅縮短外匯流入流出時間。
解決部分服務外包企業稅負問題
報告預計,未來十年,在數字經濟和新工業革命時代,服務外包產業將步入大有可為的黃金發展期。未來10年,中國完全有能力超越印度成為全球第一大服務外包接包國,同時,將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發包市場。據估測,2026年,中國服務外包合同執行金額將超過3萬億元(4500億美元,離岸2500億美元、在岸2000億美元)。
因此,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方面,報告認為,一是拓展政策覆蓋面。針對技術先進型企業占比低導致政策拉動力不足的情況,報告認為,應將服務外包示范城市的成功經驗和相關政策在全國范圍推廣實施;在符合條件的前提下,批準設立更多的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園區;放寬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標準,將企業離岸外包業務收入占企業總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5%”調整為企業離岸外包業務收入占企業服務外包業務總收入不低于35%”。
二是進一步減稅降費。推進服務外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減稅降費,減輕企業負擔,激活產業發展內生動力。報告建議,全面落實離岸(國際)服務外包增值稅零稅率和免稅政策,采取有效措施,實現將所有流轉環節增值稅抵扣為零,服務終端供應商離岸業務收入免征增值稅,出口環節零稅率;解決部分服務外包企業營改增后稅負不減反增問題,對企業在岸業務増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試行即征即退;
三是提高服務外包企業研發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將企業研發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加計扣除的比例由50%提高到75%,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攤銷;
四是將服務外包企業增值稅稅率從6%降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