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10月26日-29日,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當前的國內外形勢、2035年遠景目標以及十四五規劃等作出部署。圍繞這一規劃,本篇將針對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方面審視行業競爭格局變化,以期探尋企業轉型突破的發展方向和發展機遇。
從質的提升到智的飛躍
十三五規劃的順利實施,幫助中國抓住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進展,經濟發展進入了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新常態。與此同時,中國企業的實力也得到了顯著的提升。十四五時期將是中國從小康社會向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邁進的關鍵過渡期。為了抓住未來的國家戰略機遇,廣大中國企業正積極思考,判斷市場與行業在未來的關鍵變化,力求企業的轉型與突破與全球經濟發展和國民經濟發展趨勢一致,在中國長期堅持對標世界一流企業。
中國已經高度融合全球產業鏈,但技術應用、制造業回流等長期趨勢疊加疫情爆發正在改變全球產業鏈分工合作模式。各行業力爭從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攀升,并有望借助數字技術實現智的飛躍。
經濟放緩和經濟結構轉型進一步擠壓附加值產業生存空間,高附加值、高技術產業,受政策利好和國內需求支持而具有更大增長空間。不論是國家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新基建,還是投資界熱烈討論的國產替代,都強調發力于高新技術進行價值鏈攀升,以滿足自身產業升級和高價值產品出口需求。
全球市場變化推動產業借助智能化技術改善業務模式。例如,受疫情影響消費領域,非接觸式商業帶來社會需求變革,企業紛紛加快線上布局;制造業供應鏈過度集中和不透明問題凸顯,未來供應鏈轉向多元化,供應鏈全流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成為趨勢。
從技術創新到價值潛力釋放
可以看到,5G、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正快速廣泛滲透于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促進傳統產業轉型。然而,若想釋放技術發展帶來的價值潛力,首先必須克服人工智能技術付諸應用時面臨的局限和挑戰。歸根結底,人工智能技術的價值并不是技術本身,而是源于企業駕馭技術創新的能力。
挖掘客戶價值:數字技術的應用可以充分挖掘客戶需求,提供定制化產品服務,開發尚未涉及的細分市場和盈利機會。同時幫助企業有效權衡成本和定制服務。使企業以較低邊際成本提供定制產品。技術創新允許企業實現更多數字化服務,如人工智能使企業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客戶決策提供支持,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交互體驗,增強企業對客戶競爭能力。
典型案例
利用5G視頻客服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優化傳統客服模式下難以解決的弊端,符合高效溝通的需求,通過實時、形象的溝通方式,為企業打造更全面和周到的客服體驗。
降本增效:智能化應用能夠為機構增強決策能力,提供有價值的洞察,從而改善企業決策,提升經營業績,降低風險。新技術的應用還可以精簡業務流程,通過自動化提高常規流程的效率,從而降低成本、釋放產能。
典型案例
利用實時動態質檢分析系統,對服務質量及客戶服務反饋做雙向監測,剔除服務死角。實時向服務人員提示質檢點,質檢流程及指標;將對話進行轉譯,對敏感詞進行監測的同時,從情感分析、心理分析等多角度及時有效預警異常服務。
拓展價值鏈:傳感器、人工智能、云計算、預測分析等新興技術的應用正在快速改變企業的產品設計、生產、分銷和服務方式。這些變革所引發的顛覆性影響達到空間水平,致使數字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界限日益模糊。智能化供應網絡能夠綜合來自不同渠道和地區的數字與信息,為產品實際生產和分銷提供助力。傳統價值鏈逐漸演變為矩陣式的價值網絡。基于這一網絡,企業能夠與生態體系內的任何相關方開展數據和信息的傳送和接收,從而有效應對多變的市場環境,并發掘新的價值。
典型案例
利用眾包平臺改變傳統客戶服務方式,提供更低成本,助力分銷及零售轉型;利用中臺整合企業數據,打造企業服務生態。
察勢者明,趨勢者智。在十四五這個承上啟下的重要時期,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企業創新驅動、產業布局升級、數字卓越運營將成為重點部署的方向,為企業行穩致遠奠定基礎。
參考:《德勤咨詢:十四五規劃的思考研究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