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增加到一定的數量了,涉及多種行業,如加工制造業、農業、運輸業、批發零售業以及服務行業等。由于中小企業就業準入門檻低,吸納了大量的不同文化程度及技術等級的從業人員,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中小企業人才大量流失的現象,嚴重影響了企業工作的連續性。為此,我們必須找出中小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因人才流失而影響企業發展。
一、我國中小企業人才流失的原因分析
1.外部環境分析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外資企業的進入,對人才的需求量也相應的增加。加上國企、央企和外企的資金實力比較雄厚,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吸引更多的人才進入這些企業。可見,留給中小企業的生存空間正被逐漸擠壓,迫使它們只能在夾縫中求得生存,不足以對人才形成更大的吸引力。此外,由于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得欠發達地區的人才向發展前景好、基礎設施完善、工資待遇更高的地區流動。
2.企業內部分析
(1)缺乏完善的人力資源規劃體系
中小企業創立初期過多重視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等方面,忽視了人力資源管理,沒有相應的人才梯隊建設和儲備計劃,缺乏完善的人力資源規劃體系,且對人力資源的投入也比較謹慎。企業往往是現用現招,不用不招,未能從長遠的角度來對人力資源進行規劃、管理和開發,致使中小企業大量人才流失的現象屢屢發生。
(2)家族式管理模式
我國大部分中小企業屬于家族企業,企業中的投資者、所有者、經營者以及管理者都有一定的血緣關系,這些人在企業中擔任著關鍵的職位。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嚴重制約了企業的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一是現代企業需要技術專業化、管理專業化的人才,而家族企業僅依靠其家族成員是很難維持企業的持續發展。二是人情關系至上,很難使高素質人才進入企業的管理層,導致高素質人才對企業缺乏認同感,從而選擇離開企業。三是缺乏留住高素質人才的政策和措施。這些因素對中小企業的長遠發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不重視員工的培訓
由于中小企業自身規模小,人、財、物等資源都相對有限,企業領導者認為培訓是一種成本,在短期內不能給企業帶來明顯的回報,故對員工的培訓缺少資金和時間的投入,更別提建立詳細的培訓制度、培訓計劃和目標。所以,中小企業大多采取師徒間的傳幫帶的培訓方式,培訓的內容也是以企業的應急需求為主,且培訓的時間短,使培訓僅限于一種短期行為。
(4)缺乏長期有效的薪酬與激勵機制
首先,中小企業自身基礎及資金力量均薄弱,發放的貨幣化薪酬水平也較低,缺乏外部競爭性。其次,在薪酬結構設計上一般采取薪酬加獎金或基薪加提成的方法,非貨幣化薪酬未能得到足夠的重視,員工對薪酬要素多樣化的滿意度是偏低的。再有,企業存在明顯的重短期激勵、輕長期激勵的問題,只關注員工的短期收益,忽略了員工的長期收益以及個人的長遠發展。以上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員工的穩定性,不利于長期吸引并留住員工,致使大量人才外流。
(5)企業內部環境差
眾所周知,良好的生活條件和工作環境能夠吸引并留住人才,但中小企業的規模較小,資金不足,忽視了對企業內部環境的建設,員工的文化生活環境水平偏低,不足以對人才形成吸引力,同樣也留不住人。
3.員工自身分析
首先,我國人才的就業觀念仍然較為保守,多數人認為找工作就要找鐵飯碗”,進企業就要進國企、央企或者待遇高的外企,很少有人愿意去中小企業。即使去了也是迫于維持生計,尋找臨時棲身處,抱著騎馬找馬”的態度。其次,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當人的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后就會期望更高層次的需求。特別是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對自己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當他們的付出與所得不成正比,自己物質方面的要求無法得到滿足,加上他們對企業的現狀不滿意、認為企業未來發展不樂觀的時候,就會尋找更適合自己發展的企業,并在適當的時候選擇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