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推動著深圳物流行業的變革。信息化、智能化、敏捷化、可視化、自動化等成為智慧物流的標志。
6月6日,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深國際物流發展有限公司以及越海、朗華、騰邦、寶恒通、信利康等一批全國頂尖供應鏈管理企業負責人,利用深圳商報“17樓圓桌會議”這一平臺,圍繞如何利用云計算、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手段及有效商業模式,打造更智慧物流企業,推動物流這一深圳優勢產業持續發展展開熱烈探討。
從會上傳遞出的信息是,隨著社會對專業化、智能化物流需求不斷擴大,信息技術已成為推動深圳物流企業發展、行業升級轉型的核心力量,而能否通過建設統一的公共信息平臺,來提高資源外部整合效率及企業內外部的協作性,降低社會物流整體成本,成為深圳物流行業在新形勢下所面臨的一大挑戰。
現狀: 深圳供應鏈領軍中國現代物流業
據深圳市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秘書長鄭艷玲介紹,深圳現有物流公司超過1.5萬家,從事外貿業務的企業數量達到數萬家。2009年至2013年期間,深圳現代物流業增加值由789.53億元增長到1445.62億元,年均增速16.32%。深圳一躍成為全國少數幾個物流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的城市,城市物流產業規模僅次于上海,穩居全國第二。
鄭艷玲認為,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制造業的轉移,深圳物流企業業務調整的動力增加,行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專業化、一體化和智能化的物流需求不斷擴大,物流業、貿易業和金融業等多種業態加速融合,供應鏈管理、外貿綜合服務平臺等逐漸成為物流行業新的增長點。
目前,深圳已集中了全國八成以上的供應鏈企業,這些企業憑借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模式,打造出“五流合一”的一站式服務平臺,大大加快了貿易物流行業轉型升級的步伐。憑借對產業上下游的深度整合,創造出自身日益龐大的業務量。
信利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明透露,2013年,該企業年產值已突破300億元,納稅額突破25億元。而公司2003年成立時,業務量還只有4.3億元,企業十年年均增長率約53%。記者了解到,像這樣年業務量動輒過億元的情況,在深圳供應鏈管理企業中并不罕見??梢哉f,供應鏈企業已經成為中國現代物流業的領軍群體。
經驗: 信息技術成為物流企業核心競爭力
一家優秀的物流企業成功的關鍵因素有哪些?有何經驗可以分享?作為行業的佼佼者,與會企業代表對此展開探討。
IBM全球企業咨詢服務部合伙人連昕認為,通過深入的行業分析發現,成功的物流企業對七個領域的關注度最高,包括自身業務網絡布局、運輸和分撥能力建設、客戶服務、深入研究客戶需求、進行產品創新以及信息系統建設等。他認為,信息化建設水平對物流企業的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癠PS有一句名言:我們不是有技術的卡車公司,我們是有卡車的技術公司”。
朗華供應鏈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文豪表示,信息技術是供應鏈企業的核心技術和重要的服務手段。不論是為客戶提供訂單處理、物流、通關、庫存管理,還是金融支持,都必須依賴信息技術的應用,以滿足內部快捷高效的管理,以及與客戶信息共享、數據交換和協同運作的要求。
挑戰: 推動建設智慧物流平臺提升資源整合效率
不過,與會者也指出,雖然不乏行業領軍者,但目前深圳物流業整體仍然是“大中小、散亂差結合在一起”,行業仍然存在貨運空駛率高、重復運輸、交錯運輸、無效運輸等不合理運輸現象,以及各種運輸方式銜接不暢、庫存積壓過大、倉儲利用率低、物流設施重復建設等問題。相關統計顯示,深圳社會物流總費用占GDP比重接近15%,雖然較全國18%的水平偏低,但仍然遠高于西方歐美發達國家9%左右的水平。如何搭建更智慧的物流平臺,以降低整體物流與供應鏈成本,依然是行業面臨的共同挑戰。
寶恒通集團總經理蕭德軍指出,目前深圳各物流企業都在進行信息化建設,但缺乏統一的平臺,難以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如果能夠由政府牽頭、引導建立一個大的公共信息平臺,很多數據在這個里面,企業就可以想辦法,直接把業務與之對接?!边@一觀點得到大部分與會企業代表的支持。
騰邦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丁彥召認為,資源的外部整合,是每個物流企業都愿意實現的,但受限于資金實力,單個企業往往難以獨立完成。需要政府來推動某一兩個大型的企業或者是幾個企業一起來做,把這個智慧物流平臺搭建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