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的新消費環境下,用戶移動化、在線化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作為一個企業品牌,如何跟用戶建立連接、增強接觸點,這已成為每一家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管是互聯網的企業,還是傳統產業里的企業,一家企業的價值有多大?發展潛力有多大?取決于你所能連接用戶的數量及強度,這是對以往的產品銷量的一種顛覆。
客服正在被重新定義
既然玩法變了,未來,企業就要全力去構建與用戶間連接和溝通的通道,不斷增強這種連接的強度,溝通的轉化和效果,這會是企業業務模式中一個最為關鍵的環節。這里面有兩個維度:一個是企業自主的渠道,另一個是如微信、微博、APP等第三方的平臺。換句話說,企業的目標用戶在哪里,就要在哪里去完成這個鏈點。
總之,能與用戶產生直接連接的“觸點”上,都具有挖掘和形成閉環服務的價值。這里就不得不提傳統意義上的客服和呼叫中心。過去,客服的定位是售后,解決是產品售出后,處理用戶的一些疑問、質量和服務問題。但未來的客服形態顯然并非如此。客服由于與用戶產生直接接觸和溝通,其價值和作用早遠遠超出了傳統的范疇。
這也是智能云客服新型平臺能出現的原因,作為2B端的應用,近年來,國內也涌現出了如環信移動客服這樣的產品,解決的是企業與客戶溝通服務的問題,而且需求潛力巨大。
背后的推動力有幾方面的因素:一是如文章開頭所說,企業尋求與用戶溝通,客服環節被重新定義,不再是生意的終點,而是一個服務的開始,重要度提升了;二是中國正從生存型消費向服務、體驗型消費升級,餐飲、電影、金融、教育、醫療等每個領域都在業務重構,客戶服務需求爆發;三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啟,用戶活躍的場所改變了,以往不可見,如今實時在線,客服場景發生重大轉變。
當然,這些也決定了,重新定義后的客服的形態。
智能云客服是個什么形態?
我們習慣了呼叫中心的模式,不管是運營商、保險、銀行,還是任何一個行業,即使是攜程、京東、阿里等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養著龐大的呼叫中心的客服隊伍,當然,如果你只有線下的呼叫中心和坐席,未來,那就很難為用戶提供更完善的客戶服務了。那么,未來新商業下的客服形態如何演變?可能會有兩個大的方向。
首先是,因為用戶行為的碎片化,未來一定是APP、微信公眾號、微博、網頁和呼叫中心的全渠道、全媒體接入,而且SAAS的云應用客服模式和移動化是兩大主流趨勢,雖然目前用戶賬號及數據打通上,還存在一定障礙,但這會成為客服行業標配。
其次是智能機器人會在客服領域擁有廣泛的應用。最近,在移動客服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環信發布了移動客服4.0產品,最大的一個變化就是完善了“智能機器人+智能知識庫”的智能技術,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放人工客服的部分壓力,可在瀏覽器、移動端的場景中無縫切換智能客服機器人應答,大幅提高客服工作人員的效率。
實際上,人工智能的引入并不是新奇概念,百度、京東等都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等領域有深入研究,并有較為成熟的產品,滿足與用戶間的溝通需求。環信采取的方式是建立基于業務的智能知識庫,通過機器學習、訓練,自動歸納業務信息和應答邏輯,不需要大規模人工介入。據悉,目前已經能幫助人工客服自動回復60%到80%的常見問題。
傳統呼叫中心不會消失
既然用戶都在頻繁使用微信、微博、QQ及網頁、移動端的客服產品,是不是就意味著傳統的呼叫中心就會消失了呢?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判斷。傳統的客服和呼叫中心的模式會被新形態的智能云客服所取代,但不意味著呼叫中心會消失。未來會是一個全媒體、全渠道的綜合解決方案。
這里,我們也推測一下,對市場上傳統意義上客服和呼叫中心企業來說,要有危機意識,如果一味地固守傳統模式,很容易在未來被取而代之。相反應該采取更積極的態度,向未來商業的SAAS客服升級。這一點,與當下傳統企業面對互聯網+的焦慮癥是一個道理,雖然當前云客服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尚未對市場形成沖擊,但假以時日,臨界點一過,不排除環信等云客服的新興派,反過來整合傳統呼叫中心。
作為企業,我們對客服的認識和定義,都要快速刷新,因為客服已成為業務模式的重要環節,而不是簡單的售后服務的概念。同在一個領域,如果能快速建立與目標用戶間的溝通連接,持續保持高頻的互動,對品牌的再造、產品體驗及口碑傳遞,會在競爭中成為加分項。就如文章開頭所說,企業與用戶的連接數量、頻次和強度,這會是下一代商業的核心,而客服正處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