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百度PK谷歌的關鍵字典

一部百度PK谷歌的關鍵字典
網絡上,一個簡單字母的背后,往往滲透了公司理念和商家賣點,最典型的,莫過于百度和谷歌——輕點鼠標,進入百度或谷歌,每個字母都會從搜索框里彈出一系列詞條,按照點擊率的多少,揭示著網友們的偏好。
游戲規則很簡單——從A到Z,……ready?……Go!
A:
谷歌搜出了“Alibaba”和“amazon”,分別代表了馬云和貝索斯的電子商務理想,可見谷歌對商業文化的關注度很高。
百度搜出了“AC米蘭”,看來國人對紅黑軍團喜愛由來已久,百度對體育的執著可見一斑。
B:
谷歌搜出了“百度”和“bbc”,前者頗有點諷刺意味,替競爭對手做嫁衣。至于bbc,英國老牌媒體,說明谷歌更懂英文。
百度搜出了“bobo組合”和“bb霜”,前者發跡于好男兒賽場,由井柏然和付辛博構成,參演了即將上映的《全城熱戀》。“bb霜”,護膚品,《快樂大本營》中“型男”互相送禮之物。
C:
谷歌搜出 “cnki”,中英文翻譯助手。
百度搜出了“CCTV”,嗯, 這個名詞意味著美女新主播、春晚、開年大戲等等。
D:
谷歌搜出了“DJ”和“DELL”,前者是音樂的旗手,后者是PC直銷的鼻祖,這說明谷歌兼顧人力價值與產品功效。
百度搜出了“DNF”,《地下城與勇士》引起了玩家不少糾結。說明百度也是玩家聚集地。
E:
谷歌搜出了“Earth”和“eBay”,前者是谷歌地球應用廣泛性的體現,后者是美國著名電子商務網站,巴菲特在這里賣出最貴的餐券,冰島差點在這被拍。
百度搜出了“EMS”和“e66”,前者是國內郵政快遞服務,網購幾乎離不開它。后者是諾基亞的一款經典商業智能手機。
F:
谷歌搜出了“Flash”、“Facebook”和“Firefox”,Flash是小動畫,人人都愛看。Facebook是近兩年崛起的社交網站,一個哈佛肄業生在宿舍里做出的玩意兒,居然成了萬千寵愛。Firefox是瀏覽器的老江湖,雖然不如IE普及,但仍有一定知名度。
百度搜出了“fanyi”,即翻譯的拼音,再次說明百度更懂拼音的重要意義。
G:
谷歌搜出了“Gmail”和“Google map”,說明谷歌衍生產品的流行度。
百度搜出了“Google”,同樣的諷刺!說明兩大搜索引擎都擁有自己的鐵桿粉絲。
H:
谷歌搜出了“HP”和“hotmail”,前者是惠普, PC、筆記本、打印機,都很搶手。后者是微軟捆綁的郵箱。
百度搜出了“hao123”和“houdao”,前者是百度多年前收購的一個索引網站。“houdao”即“厚道”,出名于馮小剛的電影《手機》,其中張國立扮演的費默與葛優扮演的嚴守一,通通栽在這兩字兒上。
I:
谷歌搜出了“is”、“ip”、“iPod”和“iPhone(手機上網)”,is是英語中常用的be動詞,ip是網絡地址,iPod和iPhone都來自喬布斯的蘋果帝國。
百度搜出了“icbc”,“imax”和“iris”,icbc,中國工商銀行的英文簡稱,有好事者詼諧地稱之為“愛存不存”。
IMAX是超大屏幕電影放映系統,由于《阿凡達》的熱映迅速引起國人關注。Iris是韓國的一部諜戰大戲。
J:
谷歌搜出了“Javascript”,證明這里面極客云集。
百度搜出了“Jay”,“junshi”, “jinjiang”。Jay是周杰倫的英文名。Junshi,即軍事,國內軍事迷一直是網友組成的重要力量。Jingdong,為京東商城,一家人氣很旺的電子商務網站。
K:
谷歌搜出了“Ku6”和“kaixin”,前者視頻看個夠,后者是人人網的另一塊陣地,去年上演“真假開心網”的迷局,甚至對簿公堂。
百度搜出了“kaixin001”和“kugou”,前者是熱度很高的社交網站,后者的在線音樂盒有很高人氣。
L:
谷歌搜出了“logo”、“Linux”、“LG”和“LV”,第一個是品牌的英文,體現了商業價值。Linux是開放性的操作系統,開發者的樂園。LG是韓國電子品牌。LV,這個奢侈品牌如今成了身份財富的象征,女孩都愛LV。
百度搜出了“Lady Gaga”、“Levis”和“Lenovo”,第一個是衣著濃艷的雷人教母。第二個是統治牛仔褲帝國150多年的牛品牌。第三個是聯想更名后的英文。
……
從A到Z,旅程的終點,谷歌與百度的路線竟是如此不同:谷歌關心技術、管理、產品、服務,甚至是每一個可能藏著魔鬼的細節,嚴謹而思維縝密,總希望通過DIY的方式釋放電腦的所有潛能,讓自己獲得最豐富的回報;但是,百度要輕松得多,他更像個時尚的樂天派,每天玩玩游戲,看看體育,關注新聞,不忘娛樂,所有潮人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它一個不落。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百度和谷歌用戶差異決定的,谷歌許多用戶更注重于專業,百度用戶則立足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家長里短,本土文化的強勢回歸在這里得到了真切的證明,這里的土壤可以感染每一個講國語的普通人,所以它做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