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數據公司IDC發布《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及應用(2018下半年)跟蹤》報告。報告從廠商及用戶視角解讀了人工智能市場格局及相關份額,政府、互聯網、金融、電信、制造、醫療是人工智能應用規模較大的幾個行業。
報告認為,語音語義市場的應用以消費級產品的智能化和企業級市場客戶服務的智能化應用為主。數據顯示:小i機器人占據中國語音語義市場4.0%的份額,位居行業第三,第一名為科大訊飛,第二名為拓爾思,第四至第九名排名依次是百度、捷通華聲、云知聲、神州泰岳、阿里云、思必馳。
雖然語音和語義(自然語言)是人工智能兩個不同的技術,但由于現階段在市場應用上語音與語義有較多的融合,因此報告將語音語義兩大主流技術一起研究。
按照語音語義市場第一陣營各企業技術方向來看,科大訊飛是智能語音技術方向的頭部企業,在語音識別、語音合成方面具有國內領先優勢,且在消費級市場推出一系列智能語音產品;拓爾思是一家擅長大數據技術的企業,在非結構化中文信息智能應用軟件市場占有主導地位;小i機器人則是專注于自然語言處理為基礎的認知智能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在語義,特別是在深度語義交互方面擁有厚實的積累和領先優勢。
自然語言處理和語義理解的技術有很強的領域相關性,不同的領域經常需要有領域專用的語義模型和行業的背景知識,才能保證語義理解準確性。而小i機器人多樣性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智能客服、智慧城市、智慧金融、智慧醫療等多個領域,每年可產生數百億次的對話交互,在多個領域積累了大量的語義庫和知識庫,這也是語義技術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事實上,作為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方向,認知智能能否突破決定了機器能否真正實現對世界的認知和思考,而自然語言處理和語義理解正是認知智能的基礎。得益于技術的持續進步,以及傳統行業對智能化升級的需求,語義技術已迎來了產業爆發,增長速度驚人。按照IDC的研究,商業化的智能應用將產生高速增長,未來五年復合年增長率為47.3%,其中智能客服將是企業投資最大的應用。該報告中的語音語義市場排名和格局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語義技術的行業比重和增長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