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 “黑名單”列表的網站域名(IP地址),都會被ISP(網絡接入服務商,如中國電信)路由器屏蔽而讓用戶訪問不了。
白名單就是我們已經很熟悉的ICP備案了。
在這里,需要我們注意一些東西。
一是 “白名單” 制度是主動性還是被動性的?在信用體系設計中,這是二種機制。
目前中國的個人信用卡體系就是主動“白名單” 制度,即不被列入“黑名單”就自動歸入“白名單”中。它的設計特點就是“黑白易分(可量化)”。反垃圾郵件聯盟也是主動“白名單” 制度。
而被動性的 “白名單” 制度是基于“黑名單” 制度以外,“白名單”中還有“灰名單”(黑白名單之間)。現在的IPC備案制度即是此一設計。
二是國外域名、國外網站如何面對中國的“白名單” 制度?
這里有幾個問題前提需要有所了解,即:
國外域名(.com、.net)注冊制度也必須遵守ICANN的規范,即必須“準確、完整、真實”。否則就違反了全球通則(域名注冊制度必須符合電子交易合同全球商業通則),不要以為國外域名就允許“不準確、不完整、不真實”。
而 國外網站(不論是什么經營背景)如果是以面向中國用戶提供服務為目的,以全球商業通則為準則,如果中國大陸ISP有被動性的“白名單” 制度,作為經營方,首先要遵守中國法律法規,否則被列入“黑名單”就是商業上的損失。其次,要配合“白名單” 制度做相應的舉措(這同外國公民到中國勞務必須獲得簽證許可道理一樣)。
作為中國用戶,如果有需要瀏覽國外域名、國外網站需求,只要不是中國法律禁止的黃色淫穢內容網站,理論上是不可能受到“黑名單”制度的干擾的。然而,以筆者已經有ICP備案的家庭博客為例,在百度搜索中也被NASDAQ上市公司列入“黑名單”中,這就不是政府行為,純粹屬于企業惡意封殺。因此,有些問題還是要區分事實,不能把贓水都往主管部門頭上拔。這是一個技術與政策常識。
最 后,以筆者跟蹤報道中國域名產業10年來的所見所聞,筆者認為:所謂租用外國空間就可任所做為的說法,是對中外互聯網絡法律缺乏了解,誤導公眾的說法。這 同幾年前在倡導中國博客實名制時,包括方興東博士在內少數言論領袖聲稱,中國博客會大量“外逃”的預言道理一樣,最終證明并非如此。
在中國,任何經營活動都有法可依。在中國,正規的互聯網經營活動最終會受到法律保護,這是參加了WTO之后、開放的中國不可能走回頭路的依據。
但是,至于黑白名單的合理性以及大眾的接受度,還有待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