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者的代表產品當然是POCO,最新Alexa排名1500+,UV比第二梯隊的色影無忌和蜂鳥網加起來還高。不過它雖然大幅度領先于同伴,也還沒有統治國內的攝影分享市場,評價這樣一款半紅不紅的產品,首先要從它的目標用戶群特征說起。
POCO的目標用戶,基本上全都是攝影愛好者。本來攝影作品就缺少話題性,難以評論,再加上這類人群有非常嚴重的捧臭腳傾向,也就是結成一個小圈子互相吹捧,基本無視內容的好壞。你一句“學習了”,他一句“欣賞并支持”,為的是禮尚往來,互訪互頂。此風一盛,便吹出了兩個惡性趨勢。
1、溝通質量極其低下,評論內容一半是表情符號再加平均5個字的套話,另一半是“投票支持佳作,敬請回訪指導!”
2、小圈子互捧行為嚴重干擾了社區的內容秩序,只要面子廣,很平庸的內容也能加精,很平庸的作者也能升到高級,不拉幫結派的作者再怎么高明也門前冷落。
結果POCO就陷在了沼澤里邊,面對攝影圈的弊端,不僅沒有刻意遏制,反而為了追求數字上的繁榮,刻意助長無內容的互動與無原則的吹捧,使得用戶溝通愈發低級,發表作品的成就感愈發清淡,用戶關系的質量也隨之降低。而數字帶來的泡沫滿足感終究有膩煩的一天,無異于激素催肥,后勁乏力。
尤其糟糕的是,由于公共頁面的結構復雜如迷宮,公共列表頁又缺乏公允的內容秩序,最終將純粹的瀏覽型用戶泰半阻擋在外。只有攝影愛好者通過空間動態的聯系才能正常使用產品。看Alexa,個人空間的流量比例為58%,攝影社區還不足4%,公共瀏覽區域形同作廢,相當于宣告了整個產品的個人空間化。但一款內容產品若不能提供強有力的公共信息節點,對輕度用戶太不友好,必然導致內容價值的嚴重萎縮。
任何內容產品,合理的用戶結構應該是金字塔型的,優質作者少,臺面下的看客多。POCO的用戶結構近乎于紡錘形,大量中等水平的攝影愛好者構成了用戶主力,卻把基數巨大的瀏覽型輕度用戶冷落在外。由此而遏制了流量增長速度,閹割了市場拓展機遇,自然也無法引入清水來稀釋圈子積弊。
由于國內市場上,目前還沒有任何一種攝影產品的成熟盈利模式,所以TOP10的互聯網公司沒有一家專心落子于此,都覺得成本高而收益低,很不劃算。但我始終堅信一件事情:大眾化的,高品質的原創內容,一定能找到強有力的盈利模式。而相片獨有的審美和記錄價值,更加被我視若和氏之璧。那么攝影產品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正確的做法是在攝友產出的優質內容,和普羅大眾的瀏覽需求之間架設橋梁,將前者分類-加工-包裝之后推向后者,需要的是一筆營銷意識。從相片獨有的審美和記錄價值出發,去細分挖掘它的大眾瀏覽價值。否則再怎么高手如云,美圖如塵,仍舊藏寶于深山之中。POCO對攝影愛好者的了解極深,但技長于斯,亦困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