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蘇州一拆遷安置社區的專職網格員。
疫情來襲,本已十分繁重的工作,瞬間迎來了巨大的壓力——面向逾萬人的篩查量,如果僅靠他和社區這一部電話,“恐怕得打10天!”
正當小李一籌莫展的時候,他的“分身”來了——200個“小李”挺身而出,同時向轄區居民撥出排查電話,2個小時后,10000個撥打結果的數據報告,呈現在真小李的眼前。
小李的“分身”,究竟什么來頭?它們,就是思必馳專為社區打造的“數字網格員”。
數字網格員
“重復性勞動”交給它,“創造性工作”留給你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這句俗語形象地概括了網格員工作之復雜、之繁重。他們,是基層社會治理最為核心的力量,面臨著兩個多:工作職能多、服務對象多。
面對上萬名轄區居民,網格員是集多重身份的群眾守護者:公共安全巡查員、社情民意收集員、政策法規宣傳員、困難群眾服務員、工作效果監督員……“網格”雖小,責任重大。像小李這樣在網格施展“十八般武藝”的專兼職網格員,僅江蘇一省就有30萬之多。
跑斷腿、磨破嘴,網格員們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
那“數字網格員”,又是誰呢?
“它其實是思必馳人工智能數字人系列中的一員,專為基層社區網格工作‘事多人少’的痛點打造”,思必馳北京研發院資深產品專家戴中原介紹,虛擬數字網格員當前的存在價值,并非替代網格員,而是替代網格員去完成重復性的工作,將萬千網格員從非創造性的枯燥勞動中解放。
“替身”用得好,天天下班早
02 通知、調查、跟蹤回訪……它“無所不能”
人工智能并非“高大上”的科技詞匯,“接地氣”和“解決實際問題”才是關鍵。
“數字網格員”基于國內領先的對話式人工智能企業思必馳所具備的全鏈路智能語音語言技術,通過語音外呼等方式,完成通知、調研、跟蹤回訪等任務,之后用數據直觀反饋結果,實現信息高效采集、基層情況快速掌握、宣傳內容精準觸達,助力基層工作增效、降本、提質。
例如,一個社區,需要在2個小時之內,對10000名居民進行信息采集,一名“數字網格員”就能夠完成至少兩百名真人網格員才能完成的事,并節省人力成本90%。具體測算結果見下方表格:
在此次戰疫期間,全國各地的800多個社區,通過思必馳AI虛擬數字人定制平臺,解決了200多種不同需求的社區工作場景,如密切接觸者篩查、口罩發放、安全宣教、生活繳費等,大大減輕了非常時期一線基層工作人員的負擔。
蘇州的東韻社區使用“數字網格員”,先后完成了疫情篩查和口罩領取通知工作;深圳馬田街道的“數字網格員”肩負起疫情重點地區返深人員的排查工作,其后,還被馬田派出所針對近期高發的網絡購買口罩詐騙案,改造為反詐騙宣傳員,實現高效的一對一精準提醒和宣教。
CCTV-2《經濟半小時》聚焦東韻社區“數字網格員”
零門檻,成為 AI專家只需3步
“數字網格員”雖好,產品的易用度和生產的時效性才是決定它生存的關鍵。
“沒有計算機基礎,也能用嗎?”“學會‘分身術’,難不難?”“打造一個‘替身’需要多長時間?”這些網格員們最關心的問題,也是思必馳下了最多功夫去打磨的地方。
目前,思必馳的AI虛擬數字人定制平臺已能服務于基層工作的諸多場景,登陸平臺后只需選擇適用于任務的模板即可開始開始外呼。戴中原說,“就如同我們為大家打造出了一個虛擬數字人的‘人才市場’,進入‘市場’之后只需要選擇合適的‘數字網格員’即可,領回去就能用!”
即使沒有符合實際需求的模板,也可快速定制,最短僅需4小時就可以定制出你的專屬“數字網格員”。而且,定制全流程“小白式”操作,無技術門檻。(識別下方二維碼,進行體驗)
識別二維碼,體驗思必馳“數字網格員”
網格工作,以服務管理為主,信息化手段是重要支撐。
數據化、智能化、精準化,是社會治理數字化水平的具體表現,也是時代交給基層政府綜合治理的新命題。
當“數字網格員”前來任職,“智能社區”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