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何時步入老齡化城市?答案或許會出乎意料,42年前的1979年。沒錯,上海是國內第一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比全國提前了20多年。
上海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超大城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上海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36.1%,遠高于北京、天津、廣州、深圳、重慶、成都等。也就是說,上海常住人口中有三分之一是老年人,養老壓力可想而知,其中還包括不少獨處老人、空巢老人。
養老,成為上海這座超大型城市的“必答題”。推動養老服務數字化轉型,是上海的解答方式之一,讓數字紅利在最大程度惠及老年群體。近日,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推出“助老一鍵通”服務,家中的固話座機變身為“24小時人工服務管家”,老人拿起電話聽筒,無需撥出任何號碼,5秒后即接入呼叫中心,快速對接老年人的求醫、打車、緊急救援及咨詢需求。
拿起聽筒,自動呼入“養老呼叫中心”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對于很多老年人來說,固定電話陪伴自己走過無數個春夏秋冬和一次次的寒來暑往,這是歲月積淀下的親情“老伙計”。
如今,“老伙計”又有了新功能,通過“助老一鍵通”服務,用數字化方式幫助老人更好養老。
“助老一鍵通”服務使用極其方便,老人不要撥號,更不需要記住號碼,只需要一個簡單操作——拿起電話聽筒,5秒鐘后即可自動呼入至“養老呼叫中心”,然后會有坐席人工應答。
目前,“助老一鍵通”服務提供緊急救援、政策咨詢、訂車出行、預約掛號4種老人們普遍需要的服務,而且是365天實現24小時全天候服務。
老人獨自在家,安全狀況尤其令人關心,萬一身體不適或者磕碰摔倒而沒有得到及時救治,后果無法想象。現在,老人在家中遇到突發狀況,只需要拿起固定電話聽筒,就會在“養老呼叫中心”發起緊急求助,平臺工作人員7×24小時在線處置老人在家中出現的緊急求助需求,并提供相關代叫救援幫助,比如聯系指定聯系人、呼叫120或110.
“養老呼叫中心”提供養老政策咨詢、養老信息查詢服務,后臺工作人員可以通過智慧養老顧問系統,幫助老年人了解各類養老政策,推送各類養老資源及服務資源。有關養老方面搞不懂的問題,諸如“可以去哪里申請長護險”等,一通電話就能得到詳細解答。
訂車出行,對于年輕人來說很方便,對于老年人來說,操作App是頗具挑戰的事情。現在,呼叫“養老呼叫中心”,告訴工作人員出行時間、上下車地點、聯系方式等信息后,呼叫中心通過“申程出行平臺”即可為老人預約訂車。訂車進度、結果、相關注意事項會即時通告老人。
預約掛號,也是老人非常需要的服務,工作人員會根據老人預留的健康檔案信息(身份證號、醫保卡號、聯系方式等),通過“健康云平臺”及社區家庭醫生掛號資源為老人提供專家及普通門診的預約掛號服務。
數字化賦能養老,讓老年人笑容更多
“助老一鍵通”服務是電信大網具備的“延遲熱線”能力,在推進數字養老過程中綻放出的新光彩。所謂“延遲熱線”功能,即拿起話筒后5秒鐘,就會自動呼叫之前設置好的電話號碼,現在則是接入“養老呼叫中心”。
“助老一鍵通”基于家中的固定電話,就可為老人提供服務。目前,用戶可以通過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的線下營業廳和線上營業廳辦理此項服務。對于家中沒有固定電話的老人,可以通過電信“小喇叭”智能設備享用“助老一鍵通”。“小喇叭”智能設備插入4G卡,按鍵后可進行緊急呼叫,也可以親情通話,平時可用來聽廣播、聽音樂等等。
一直以來,中國電信上海公司聚焦老年人服務的各種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信息化助老服務創新并行,讓老年人的笑容更多。
今年初,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推出客服熱線直連人工接聽、專屬大字賬單、愛心產品智慧養老等七大“適老化服務”舉措。
現在,越來越多的智慧產品、智慧應用投入使用,比如“智能養老”水表應用,如果老人家中的水表12小時內的讀數低于0.01立方米,水表就會自動發出預警,以防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與此同時,街道會派專員上門了解情況;還如智能門磁,如果老人24小時未出門,居委會工作人員會收到預警信息,提醒他們上門回訪;老人出門在外,“守護寶”“AI防走失”做堅強后盾,以防走失。
數字化賦能養老,有著無數種可能,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正一步步將美好愿景變成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