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象類型 | 類型名稱 | 示例 | 簡要說明 |
數字 | int,float,complex | 1234,3.14,3+4j | 數字大小沒有限制,內置支持復數及其運算 |
字符串 | str | ‘swfu' | 使用單引號、雙引號、三引號作為定界符,以r/R引導表示原始字符串 |
字節串 | bytes | b'hello world' | 以字母b引導,可以使用單引號、雙引號、三引號作為定界符 |
列表 | list | [1,2,3] | 所有元素放在[ ]中,元素之向使用","分隔,其中的元素可以是任意類型 |
字典 | dict | {1:‘food',2:‘taste'} | 所有元素放在{ }中,元素之間使用","分隔,元素形式為“鍵:值” |
元組 | tuple | (2,-5,6) | 所有元素放在( )中,元素之間使用","分隔,如果元組中只有一個元素的話,后面的逗號不能省略 |
集合 | set、frozenset | {‘a',‘b',‘c'} | 所有元素放在一對{ }中,元素之間使用","分隔,元素不允許重復;另外, set 是可變的, frozenset 是不可變的 |
布爾型 | bool | True,False | 邏輯值,關系運算符、成員測試運算符、同一性測試運算符組成的表達式的值般為 True 或 False |
空類型 | NoneType | None | 空值 |
異常 | Exception、ValueError、TypeError | python內置大量異常類,分別對應不同類型的異常 | |
文件 | f=open(‘data.dat',‘rb') | open是python的內置函數,使用指定的模式打開文件,返回文件對象 |
name='橘貓吃不胖' print(name) print('標識:',id(name)) print('類型:',type(name)) print('值:',name)
多次賦值之后,變量名會指向新的空間
name='橘貓吃不胖' name='jumaochibupang' print(name)
print('十進制',118)#默認十進制 print('二進制',0b10101111)#二進制前面加0b print('八進制',0o176)#八進制以0o開頭 print('十六進制',0x1EAF)#十六進制以0x開通
使用浮點數進行計算時,可能會出現小數位數不確定的情況
解決方法:導入模塊decimal
n1=1.1 n2=2.2 print(n1+n2) from decimal import Decimal print(Decimal('1.1')+Decimal('2.2'))
用來表示真或假的值,True為1,False為0
f1=True f2=False print(f1,type(f1)) print(f2,type(f2)) print(f1+1) print(f2+1)
str1='橘貓吃不胖' str2="橘貓吃不胖" str3='''橘貓吃不胖'''
#單行注釋 '''這是 多行 注釋'''
到此這篇關于淺談Python中的常用內置對象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Python內置對象內容請搜索腳本之家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后多多支持腳本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