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6年,印度餐飲O2O行業的問題開始顯現,模式過重、競爭激烈、客戶獲取成本過高、客單價過低等一系列困難澆滅了投資人的熱情。
5月31日,印度餐飲O2O行業領先企業Swiggy獲得了由南非財團Naspers領投的8000萬美元,Accel、SAIF等原投資方參與了本輪融資。
本輪融資是兩個月內餐飲O2O行業完成的第三筆大額交易。本年5月,Naspers還向行業內的另一大知名企業Foodpanda的母公司Delivery Hero投資了4.31億美金。4月,紅杉本錢向Zomato追加了2000萬美元投資。
連續3筆大額交易使印度媒體興奮地頒布頒發,2016年的寒冬終于過去,印度餐飲O2O的春天要來了。情況真的是這樣嗎?竺道覺得未必,因為這個行業所面臨的問題一個也沒解決,談何春天呢?
2016年的印度餐飲O2O行業經歷的不但僅是寒冬,稱之為災年也不為過。回想2015年,印度餐飲O2O產業資金充足。據市場咨詢機構RedSeer的數據,印度的餐飲O2O行業在2015年獲得了超過5億美元資金。大量資金進入將整個市場帶入了野蠻生長期,市場上的訂餐平臺曾一度多達上百家。
但到了2016年,餐飲O2O行業的問題開始顯現。模式過重、競爭激烈、客戶獲取成本過高、客單價過低等一系列困難澆滅了投資人的熱情。2016年全年,全行業僅僅獲得了8000萬美元投資。
斷了奶又沒有盈利能力的餐飲O2O行業可謂災民遍野,數十家企業倒閉,即使像Foodpanda、Zomato、Swiggy這樣的領軍企業也被迫關閉部分地區業務后裁員,或者通過合并抱團取暖。
一時間,印度餐飲O2O產業成為最不被人看好的產業。就在本年4月,紅杉本錢向Zomato追加2000萬美元投資時,還有不雅觀點認為是紅杉是在給Zomato續命。
印度餐飲O2O產業有什么問題?
印度餐飲O2O行業的問題有產業自己的問題也有企業的問題。先說行業問題,用戶體驗是餐飲O2O行業競爭的關鍵。顧客在APP上點餐,當然希望食物越快送到越好,沒有人愿意等2個小時送餐。
為保證訂單盡快送到,商家雇傭大量送餐員。而餐飲行業每天的業務高峰時段只有中午和晚上兩個時段,最多4個小時,其余時段送餐員基本處于閑置狀態。
正像前文提到的那樣,市場內最多時曾擁有上百家企業,又主要集中在印度一二線城市,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當資金還算充足時,所有人的想法都是盡快擴大規模,吃胖了本身,餓死的就是別人。
而燒錢補助在印度獲取顧客最有效的方式,因此印度所有餐飲O2O初創打出的標語都是免運費,每天都不才紅包雨吸引顧客。
投資人剛開始最看重的也是企業的規模,對于燒錢行為初期也是縱容的,他們認為公司規模大了自然會產生規模效益。
結果就是在每個訂單都會賠錢的情況下,隨著公司業務的擴大,損失也越來越大(有專家稱每單配送會損失50盧比)。當投資人發現整個行業都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而退出又遙遙無期的時候就停止了投資,冬天就來了。
印度餐飲O2O企業商業如何突圍?
面對如此困境,有行業分析師給出的解決措施是:發展盈利模式和提高運營效率,各家企業也是在朝著這個標的目的努力的。
主打餐飲配送業務的初創Roadrunnr從去年年底開始實行時薪制,即只在每日中午和晚上的兩個高峰時段付費給快遞員,其他時段不付酬勞。結果導致上百名賺不到錢的快遞員集合起來示威并沖擊公司辦公樓,毆打了公司辦公人員,公司被迫收回了該項政策。
而企業想讓快遞員在非高峰時段發展其他配送業務時,他們驚訝的發現已經被印度最大電商物流Delhivery搶了先機。Delhivery旗下的快遞員不但做電商物流配送,不忙的時候甚至開始接單送餐和閃送業務。
在行業里吸引投資最多(2.43億美元),估值也最高(約10億美元)的Zomato則開始效仿大眾點評模式。Zomato開始搭建集吃喝玩樂于一身的大平臺,人們可以在平臺上享受到一站式辦事。
此外,Zomato還開發了云廚房業務,即餐館方可以通過云廚房在覆蓋范圍達不到的區域提供辦事,以此擴大業務量。
當人們發現Zomato的便當性后自然就加大了用戶粘性,Zomato開始借此向商家收取傭金。也正因為平臺上擁有海量商家,Zomato還向希望讓本身搜索排名靠前的商家賣排名(競價排名)。有報道稱,Zomato有意收購Roadrunnr以強化本身的配送能力強化用戶體驗。
Zomato的付出還是有必然回報的。最新數據顯示,Zomato在本年3月份單月收入已達500萬美元,有望在今年度實現6000萬美元的年收入目標。
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靠廣告賺錢需要龐大的營銷團隊,,相關成本同樣很高。并且大平臺模式的前期投入過大,特別是自建物流的重模式投資更大。Zomato能否找到新的投資還不成知,而在大平臺模式搭建完成之前有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也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