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實體零售行業正經歷嚴重的“關店潮”中,一直徘徊在破產邊沿的Sears也像泰坦尼克號一樣開始下沉。
在近年興起的網絡購物沖擊之下,實體渠道一一拉警報,幾乎每一個主流的百貨商店品牌都在關店,包孕梅西、Kohl’s、沃爾瑪等等,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品牌關閉了數百家的門店,試圖從無利可圖的商場中減少損失。
自1886年成立至今,Sears(西爾斯百貨)已有131年的歷史。在1989年被沃爾瑪超越前,它一直是美國最大的零售賣場。2004年,西爾斯百貨與Kmart聯手成立西爾斯百貨集團,建立電商平臺,曾一度反超沃爾瑪。但好景不長。隨著亞馬遜的崛起,Sears的日子越來越難過,過去4年總共虧損70億美元。5年前,西爾斯百貨還擁有2073家店鋪,現在這個數字已減少至1200家。
Sears這艘零售界航母已經快速下沉
美國百貨巨頭Sears近期頒布頒發,公司將裁員400人,精簡組織架構。據悉,裁員將為公司節省約12.5億美元的成本。同時Sear頒布頒發將原有180家關店店鋪,擴大到246家。Sears的股票在過去12個月中已經下跌了41%以上,,同比下降了約25%。
而從Sears百貨分拆的加拿大分支的Sears CAnada,周四向加拿大安大略省最高法院申請破產掩護,同時關閉59間分店,總計裁減2,900個職位。消息傳出后,Sears CAnada公司股價暴跌22.5%至每股62加元。
按照彭博社數據,截至4月25日,身為Sears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和第一大股東的億萬富翁愛德華·蘭珀特(Edward Lampert)擁有45%的Sears Canada股票。西爾斯控股只擁有12%的股份,大大低于 2012年的95%。
Sears CAnada體現,目前的債務令公司重組進程受阻,申請破產掩護能幫手公司爭取更多的時間,預計最快可在本年底完成重組。Sears Canada自2014年以來一直虧損經營,該公司在法院文件中稱,陷入困境的理由是加拿大傳統零售行業遍及疲弱、加元不振、目錄業務下滑,以及房地產成本昂揚。
Sears CAnada與去年同季比擬,第一季度虧損1.444億元,收入則下降了15.2%。
向法庭提出申請后,Sears Canada可能接著就開始清算、出售資產,其最有價值的資產是房地產,但許多地點都在低端購物中心,這使得它們很難找到買家。并且在法庭監管的破產重整程序中,只有債權人得到百分之百清償,股東才能保存必然權益,所以一旦該公司提交破產申請,Sears Canada的股票可能變得一文不值。
在實體零售行業正經歷嚴重的“關店潮”中,一直徘徊在破產邊沿的Sears也像泰坦尼克號一樣開始下沉。
步伐落后,錯過了吸引年輕顧客的機會
十年前,美國主要實體零售店市值曾一度高達4000億美元,彼時亞馬遜的市值僅175億美元。到了2017年年初,亞馬遜市值已高達3581億美元,超過了八大零售商總和(約2978億美元)。
雖然加拿大的網購,比美國都落后大約兩到三年,更無法和中國比擬。但加拿大人越來越喜歡線上購物,在過去幾年里,加拿大電子商務銷售額增長了6%至10%,傳統商店銷售額連維持平穩都很難,所以,顯而易見,加拿大幾年后的零售格局會釀成美國那樣,網購漸占主流。
這幾年,一波又一波的店面關閉潮正在席卷整個零售行業。2014年起,在加拿大頒布頒發破產畢業或撤出加拿大的商店何其之多,就連大家熟悉的巨無霸企業Target,Future Shop,索尼等也難逃厄運。至于服飾品牌更包孕:Juicy Couture,Jacob,MEXX,Jones New York,Esprit,Parasocu、Aeropostale、Danier等等,名單長到簡直要數不過來。
2014年5月,來自加拿大魁北克省蒙特利爾的女裝品牌Jacob在經營了35年后頒布頒發畢業。 2014年12月,荷蘭高街時裝連鎖品牌MEXX宣告破產,該公司在全球包孕在加拿大在內50個國家設有315個店鋪。
2014年年底,奢侈品零售商Holt Renfrew頒布頒發關閉位于渥太華和魁北克的分店,并將主要精力用于拓展溫哥華、卡爾加里、多倫多和蒙特利爾等重要市場。2016年初,加拿大最大的皮衣專賣店Danier申請破產掩護,之后開始進行畢業大清貨。2016年,總部在美國紐約的Aeropostale正式進入破產掩護程序,全面撤出加拿大。
由于人們購物方式的變革,這些零售門店仍然落腳在分歧適的地段,或者說在規模以及布局上已經變得落伍。作為一家傳統零售巨頭,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錯過了吸引年輕顧客的機會。Sears所謂的時尚品牌從未獲得年輕人的青睞,甚至年輕人對其不屑一顧。因而幾乎淪為一個為祖母級消費群體購物的地方。
Sears CAnada直到比來才開始加強網絡購物,但為時已晚,行動過于緩慢,已經錯過了電商的浪潮。隨著網購行業的不停發展,當網購成為主流時,傳統零售業的保留空間勢必會被壓縮。
傳統百貨模式將退出歷史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