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了的要走,沒來的不肯來,這就是新三板的現狀。
不成否認,新三板已成為宇宙第一大板,容納了上萬家中小企業。截至本年6月30日,新三板掛牌企業已達到11314家,覆蓋89個行業大類,實現了31個省市自治區的全覆蓋。
但也不成否認,企業掛牌意愿與掛牌企業質量正雙雙下降。讀懂新三板研究員以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這兩個時間段為樣本,對比了這兩個時間段內的掛牌企業后發現:
2016年7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家數為3796家,減少了22.78%;
同樣在這一時期,申報掛牌的公司家數減少了一半;
摘牌速度已經隱約追趕上了掛牌速度,兩者在相遇的路上,越來越近;
新增掛牌的互聯網公司家數減少了56.52%。
新增掛牌減少了22.78%,申報數量減少了一半
在經歷了發作式增長之后,新三板的掛牌速度正在迅速踩剎車。
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新增掛牌企業數量為4916家,2016年7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為3796家,減少了22.78%。
拐點是在2016年8月,當月新增掛牌企業978家,平均每天有42家公司掛牌,創近兩年來單月掛牌歷史新高。然而,8月過后,9月新增掛牌企業僅228家,10月僅198家!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雖然2016年最后兩個月出現小幅回升,增加到449家、410家,但是明顯“大勢已去”。本年上半年,每月掛牌數量別離為298家、314家、298家、116家、168家、114家。
本年4月和6月的數據更是創下兩年來的新低,每天僅有6家公司掛牌,且已經出現了單日僅一家公司掛牌的情況。
掛牌企業數量減少的直接原因是申報數量在減少。按照股轉系統審查公開信息,2015年7月1日至2016年6月30日,申報掛牌的公司家數為6328家。但2016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只有3011家公司披露公開轉讓說明書,申報掛牌的公司減少了52.41%!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從上圖也可以看出,進入2017年后,單月申報掛牌公司數量首次下降到100家以下。2017年3月、5月更是只有33家公司申報掛牌,遠低于去年同期的160家、165家。
與掛牌公司數量在減少相對應的是,摘牌的隊伍卻在不停壯大。2017年上半年共有160家新三板掛牌企業摘牌,而2015年、2016年的摘牌企業別離為13家、56家。算下來,光是這半年的摘牌企業數量就已經遠超歷年之和。
同時,讀懂新三板研究員將這一階段摘牌分布情況與同期掛牌情況對比,摘牌的速度已經隱約追趕上了掛牌的速度。兩者在相遇的路上,越來越近。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融資困難,新三板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正不才降
掛牌速度放緩的同時,掛牌企業質地也不才降。種種跡象表白,新三板對優質企業的吸引力正不才降。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拔取了2016年上半年、2016年下半年、2017年上半年這三個時間段。按照東方財富Choice數據,豈論是營業收入、凈利潤還是資產規模中位數,從2016年以來,均呈下降趨勢。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尤其在本年4月,掛牌企業質量達到了最低水平。4月掛牌公司數首次達到120家以下,這些企業的營收、凈利潤、凈資產中位數別離為0.44億元、253.33萬元、0.36億元。
(數據來源,Choice,讀懂新三板研究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這三個階段中,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上市輔導門檻的公司別離有227家、155家和82家,占當期掛牌公司總數比例別離為9.13%、6.22%、6.26%。也就是說,具備IPO潛力的企業,越來越不肯意掛牌新三板了。
企業,尤其是優質企業越來越不肯意來新三板,原因很簡單,新三板越來越難滿足企業的融資需求了。
讀懂新三板研究員看到,近一年來掛牌公司的融資情況很不樂不雅觀,成功融資的公司同期減少了44.67%。2016年7月1日到2017年6月30日3796家新掛牌公司中,只有701家在新三板實現了融資目標,占掛牌公司總數的18.47%。而上一年同期掛牌的4916家公司中,有1641家公司在相應的時間內完成了1983次融資,占比33.38%。
掛牌公司構成變革,互聯網公司減少了近一半
在這樣的情況下,新掛牌公司的構成正在發生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