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有良好的信用,即使沒有太多資本,也一樣能夠創業! 7 月 5 日,一個旨在幫手在校大學生和普通民眾快速創業致富的“信用創富”計劃在湖北武漢啟動。“信用創富”計劃發起人、融眾本錢投資集團董事長謝小青體現,信用是一個人的無形資產,我們就是要通過具體的項目支撐,讓這種無形資產變現為有形的財富,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隨著一系列鼓勵“雙創”辦法的陸續出臺,“草根創業”“大學生創業”的熱潮方興未艾。然而,“缺資金”“少項目”成為橫亙在創業路上的兩只攔路虎。有調查顯示,超過八成以上的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資金短缺的困擾,而更多普通民眾雖有微薄資本卻苦于找不到合適的項目。
“信用創富計劃,就是在資金、項目和信用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助力創業者用信用敲開創富之門。”謝小青介紹說,信用創富計劃主要面向在校大學生和普通民眾,大學生憑學生證、居民憑身份證即可參與“信用創富”計劃,而創業中涉及的創業資金、項目遴選、產品加工、包裝宣傳、庫存物流等相關要素均由發起單位提供一條龍辦事。
與當下各種商業性小額貸差別,“信用創富”計劃的信用配額并非現金,當事人不能用于買手機、買車、買房等各類消費,而是與創業有關的關聯性項目和產品的等價額度,確保當事人把所獲得的信用額度用于創業,即便分期循環獲得的信用額度也同樣只能用于創業。“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就是信用創富計劃的精髓所在。”謝小青說。
據了解,信用評估是這一創新模式的關鍵一環。“信用創富”計劃首席運營官潘敏介紹說,計劃發起單位通過與大數據公司合作,對“信用創富”計劃的參與者進行科學地信用評估,并給出相應的信用額度。翻開“信用創富”計劃記者看到,通過信用評估后,每個在校大學生每次可申請 3000 元— 10000 元的信用額度,每個普通民眾每次可申請 10000 元— 100000 元的信用額度,該額度可循環使用。
獲得信用額度后,項目的選擇頗為關鍵。據“信用創富”計劃項目部負責人成云峰介紹,為了讓創業者能便捷參與和快速盈利,項目部從眾多候選項中推出市場上成熟的優質短平快項目及其熱銷的產品,供創業者選擇。同時做好項目和產品宣傳、產品質量保障、倉儲保管、物流配送等全程辦事,解除創業者的后顧之憂。
“信用創富”計劃吸引了很多有志創業者。據介紹,還在該計劃推廣預熱期,湖北經濟學院大三學生趙宛賓就嘗試著遞交了一份信用額度申請,在通過信用評估后,他用獲得的 1 萬元的信用額度,選擇了當下市面上熱銷的一款“海水稻酵素”的新產品,,想利用暑期進行微商銷售。家住漢口從事微商經營的居民楊偉橋則獲得了 10 萬元的信用額度。潘敏透露,僅在“信用創富”計劃預熱期,武漢一地就有近 2000 人通過線下線上進行咨詢。
與此同時,“信用創富”計劃的創新模式也引起了相關金融、保險機構的關注。據了解,目前已有多家銀行和保險公司希望與主辦方合作。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湖北銀行的有關負責人體現,鞭策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金融單位正在研究與主辦單位深度合作的方案,為大學生和老黎民創業提供相關支持。華中科技大學經濟學院張學功教授認為,“信用創富”是鞭策“雙創”的創新之舉,它不但有效緩解了創業過程中的一些現實難題,還必將對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產生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