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北京國際自行車展開幕在即,恰逢共享經濟站在風口,屆時國家會議中心將成為共享單車、共享電單車互動體驗的海洋。在這場亞洲規模最大、參與品牌最多的共享單車行業盛會上,享騎電單車CEO施銀鋒應邀出席,將在主題為“激活價值,創新未來”的國際共享?智能出行大會上,就共享經濟內涵和未來發展進行深入探討。屆時,享騎率先研發并投入使用的“電子圍欄”技術,將作為共享單車行業規范化發展的良策成為討論的焦點。

所謂“電子圍欄”,并沒有實際“泊車樁”,借助電子感應技術,形成一個基于電子識另外虛擬泊車區域,用以引導和規范用戶泊車行為。可以說,在這個“隱性泊車場”內,用戶區泊車可以被享騎App輕松識別,一旦超出“電子圍欄”范圍,還車將無法順利操作。一直以來,這項技術被應用于安防領域,如奧運會、世博會、國際電網等重大項目的相關安防工作,而用于規范共享單車停放,享騎尚屬首例。
目前,共享單車在全國各處開花,已成城市出行的重要選擇之一,不但便利了市民的日常出行,更緩解了城市交通擁堵,加速了綠色出行體系構建。然而,與之相伴而生的則是亂停亂放、公交車道被占用、道路堵塞等城市環境辦理問題,共享單車運維辦理不到位、企業主體責任不落實等亂象隨之浮出水面,引發社會各界的不滿和訴苦。
多個城市綜合行政執法隊,城管、交通部門曾多次約談共享單車運營商,要求提出解決對策,要么減少投放數量,要么加大運維力度,及時整理、調度。盡管有多家運營商體現,,可以借鑒享騎首創的“電子圍欄”技術,劃定區域定點泊車,有序引導約束用戶停放車。但,目前尚未全面推廣。
但是,享騎共享電單車是個例外。
就在共享單車亂停亂放還未“泛濫成災”之前,享騎電單車就未雨綢繆,率先采用“電子圍欄”這一手段,制定使用規則,防范市場亂象。從運營之初,享騎利用“電子圍欄”技術推出“有站無樁”借還車理念,通過精準的GPS定位,結合精密的算法,幫手用戶將車放至固定泊車點,且用戶也只有將車停放在固定的泊車點,計費系統才能結束訂單。
最初,的確有不少用戶訴苦享騎電單車的“不自由”,但隨著習慣的養成和享騎泊車點的覆蓋區域更廣,這種未便成了另一種便利——出發之前,打開享騎App查詢起始點和目的地附近的泊車點,確認行車路線,既便捷又不影響交通。
正如享騎CEO施銀鋒所說:“我們眼里的‘用戶’范圍會更廣,除了考慮騎行車輛的用戶,也需要考慮社區街道、交管部門的辦理、行人路人的便捷,我希望我的產品為一些人提供便捷的同時不會給其他人增加麻煩。”從這個意義上,“電子圍欄”技術與此理念吻合,主動規避車輛亂停放,掩護大家共有的社會環境。“單車是共享的,環境是共有的,享騎希望與同行共同推廣‘電子圍欄’技術,推行‘定點還車’模式,以鞭策共享經濟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