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移動互聯網浪潮從 2010 年開始向我們涌來時,很少有人能夠預料到移動互聯網在今天會對人們的生活滲透的如此徹底。而現在人工智能浪潮開始席卷時,盡管很多人感到興奮,但大多數人或許并不知道這場技術革命究竟會為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又將怎樣改變世界?

技術發作
我們知道,人工智能技術近年來在國內發展迅速,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投入到了相關產品和技術的研發傍邊。而目前明確將人工智能定位公司戰略發展標的目的的互聯網公司有兩家,別離是搜狗和百度。特別是比來一兩年以來,兩家公司更是動作頻頻,紛紛展示發布本身最新的技術研究成果,而一些相對成熟的人工智能技術也漸漸浮出水面。
首先來看搜狗。早在 2016 年 4 月,搜狗更是捐贈清華大學1. 8 億元,共同成立了天工智能計算研究院,正式投入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研發傍邊。而在 2016 年 8 月,搜狗CEO王小川又在 2016 年Q2 財報溝通會上就體現: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搜狗的戰略新標的目的,并已在語音識別等領域取得突破。隨后搜狗便發布了語音交互引擎技術:“知音”。而在 2016 年 11 月,搜狗又在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發布了搜狗人工智能新產品——機器同傳,并在現場展示了實時機器翻譯技術,可以將演講嘉賓的中文講話實時語音識別并同步翻譯為英文上屏顯示。緊接著在本年 2 月,搜狗重金研發的問答機器人汪仔更是登上江蘇衛視 2017 年《一站到底》的節目舞臺,這款搭載了搜狗自主研發的立知問答系統,能聽能說,還會思考和判斷,超越了現有的人工智能的識別、計算層面的技術。
然后再來看百度。在繼 200 億押注O2O失敗之后,人工智能是百度找到的又一個戰略標的目的。為了全面向人工智能公司轉型,甚至專門在美國硅谷成立了百度研究院,進行人工智能技術研發。而在比來,百度召開AI開發者大會,對外正式推出了DuerOS和Apollo兩大開放平臺,意圖整合資源,打造更多的場景。不過,就在昨天,百度CEO李彥宏乘坐無人車展示無人駕駛技術時,有眼尖的網友發現百度無人車有壓實線并道的違章行為。顯然,在具體的應用場景傍邊,人工智能技術仍然有待檢驗。

產品厘革
事實上,雖然人工智能技術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在具體場景的使用傍邊也未達到抱負傍邊的最高水準。但是,這并不妨事礙各行各業擁抱人工智能這一新技術的熱情。家居、家電、手機、汽車等工業制造業領域,就正在由人工智能技術掀起新一輪的產品厘革。
家居家電:借勢新技術,貼上人工智能標簽
如今,電視、空調、冰箱、音箱等家居家電產品,紛紛都借助互聯網公司的技術,為本身成功貼上了人工智能標簽。
以電視產業為例。經過幾年的洗牌剛剛過渡到互聯網電視時代,如今由于智能語音等技術的發展,又開始向人工智能電視時代邁進。就在本年 3 月,小米發布新款小米電視4A,通過搜狗等廠商為其提供的智能語音技術,實現了用語音進行關鍵詞搜索、查看熱度排行、開啟應用游戲、查詢天氣日歷、多輪對話等功能。
如果說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小米推出人工智能電視還不足以說明人工智能技術在電視產業的廣泛滲透的話,那么老牌電視廠商創維的入局就更能說明問題。就在本年五一期間,創維也推出了一款人工智能電視——Wallpaper。該產品同樣采用了搜狗的智能語音技術,實現了通過語音控制就可以全方位幫用戶完成所有指令,與電視進行自然語音語義交互,并按照用戶的語音搜索合適的電視節目等。
智能手機:不止是語音助手
另一方面,,作為時下人們最常用的智能手機,人工智能的技術元素自然不成或缺。iPhone手機Siri功能的推出便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手機領域的第一次嘗試使用,不過在當時語音識別技術還稍顯稚嫩,所以識別率并不盡如人意。而在中文語音識別方面,其識另外準確率也遠遠落后于搜狗、訊飛等國內廠商。
不過,這并不妨事礙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開始推出語音助手,而不少手機廠商更是在智能語音之外尋找突破口。手機行業在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索方面,國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圖和華為,美圖手機主打的是人工智能自拍,而華為在去年發布首款人工智能手機榮耀Magic,則基于深度學習、人臉識別等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自動感知判斷。
汽車:炫技還是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