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領域再度熱鬧起來,這一次是因為智能語音助手。
在百度推出DuerOS開放平臺后,國安廣視搭載DuerOS的新一代G2人工智能機頂盒及智能語音遙控器又落地河北。未來2年內,河北全省預計將有200萬+用戶享受人工智能帶來的生活改變。與此同時,阿里也推出一款內置中文人機交流系統AliGenie的智能音箱,加上騰訊在此前推出的小微智能語音解決方案,智能音箱已然成為BAT的又一戰場,而誰能成為中國版的Echo也成為科技圈的一大談資。

可在業界看來,阿里以及號稱要在八月份發布本身的智能音箱的騰訊,更像是智能語音領域一個遲到的“覺醒者”。距離亞馬遜Alexa的推出已經有近兩年的時間,蘋果的Siri、Google的Assistant、微軟的Cortana等也在推出時間上占據優勢。即便在國內,,Fast Company 在去年年底就將百度排在最具創新的 AI 和機器學習企業榜單第三位,僅次于 Google 和 IBM。百度深度語音識別系統Deep Speech2更是入選MIT 2016十大突破性技術。
正如第三方分析機構Canalys分析師賈沫所說,智能音箱對人工智能技術要求很高。盡管目前語音識別方案較為完善,但是在深度學習等人工智能技術上并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彌補的,只有深耕人工智能才有可能成為大玩家。
這次,百度的DuerOS走在了最前面
巧合的是,在阿里推出“天貓精靈X1”的同時,百度也在其AI開發者大會也首次系統闡述了百度對于AI語音交互領域的重視以及野心,以DuerOS開放平臺為支撐,試圖在AI領域再造安卓式的操作系統生態。
一個瞄準了智能硬件,一個要做安卓式的操作系統生態,與百度比擬,阿里在智能語音交互領域的動作還是晚了不少。
巨頭們紛紛瞄準智能音響,在某種程度上確認了科技領域的一個既定事實,即語音將成為下一代交互入口之一,甚至會在某些領域取代現有的圖像、動作等人機交互方式。而想要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僅靠智能音響這一純粹的硬件產品恐怕是難以實現的,終究智能音響還需要經歷數據積累、業務完善、云端辦事安排等一系列流程。
阿里和百度差別的選擇,和兩家公司對人工智能的認識不無關系。早在 2013 年年初,百度就成立了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IDL),并在三個月之后在硅谷成立了硅谷人工智能實驗室。而在當時,人工智能這個概念在業界方興未艾,大公司中也僅有百度等少數玩家嘗試進行系統性的布局。隨著業界對人工智能領域在未來的不停看好,科技巨頭們相繼改變了對人工智能的態度:如果你失去了這塊領地,那你也將失去未來。

從2014年開始,阿里、騰訊等開始陸陸續續布局人工智能領域,試圖跟上百度等先驅者的節奏,并導致智能語音交互成為相互比武的戰場之一。只不過,當追隨者還在琢磨智能硬件作為發力標的目的的時候,百度的DuerOS已經開始了開放生態的探索。
為什么說生態才有未來?
BAT為何要把戰火燒向了智能語音交互領域?一個公認的說法是,智能語音交互是基于語音輸入的新一代交互模式,因此也被視為是新的物聯網入口。
誠然,作為一種新型的人機交互模式,智能語音交互可以實現人機對話,即通過說話就可以得到反饋結果。將智能語音系統搭載終端硬件,在這樣的“配合”下,制造商們得以進入家庭的每個角落:在客廳看電視,在臥室吹空調,在廚房用冰箱,而這些也將成為物聯網時代下人機共處的具體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