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In Urban China, Cash Is Rapidly Becoming Obsolete)

(圖為上海一處服裝市場,這里商家接受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付款。圖:Yuyang Liu)
網易科技訊7 月 17 日消息 據《紐約時報》報道,當下的中國正在經歷著大膽的經濟躍進,這無關債務、基建開支或者其他經濟話題。而是在移動支付的影響下,紙幣和硬幣如何系統、迅速地退出流通。
在中國主要的大城市,幾乎出現了全民移動支付的場景。在餐廳用餐,辦事員會問客人用微信或是支付寶買單,傳統的現金淪為第三選擇。
在中國,從現金交易轉型到移動支付的速度之快令人驚訝。就在三年前,微信支付和支付寶都還未成氣候,現金仍然是人們主要的支付手段。
“從技術角度來看,這可能是唯一由中國帶頭的最重要創新,目前來看,也只在中國發生。”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林仁俊(Richard Lim)說。

(一位顧客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來支付早餐的費用。微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中必不成少的APP。圖:Yuyang Liu)
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的確做出了一些創舉,非親眼所見不能相信。
中國現金也正在發生類似的情況。過去三年里,外媒記者Paul Mozur在香港工作,香港和大陸的互聯網文化之間存在很大差異。在親自到訪大陸之前,Mozur對中國大地上移動支付的興起已有所耳聞。統計數據顯示, 2016 年中國移動支付交易額達到5. 5 萬億美元,約為美國 1120 億美元的 50 倍。
即便有心理準備,但親眼所見還是讓作者感到不測。Mozur比來搬到了上海,在這座 2000 萬人口的大都市切身體會到了在移動支付時代使用紙幣的未便。由于銀行賬戶的某些問題,Mozur無法將銀行卡同微信綁定,這為他在接下來幾日內的生活增添了不少懊惱:在身邊人輕松掃碼支付時,他無奈只能使用一疊紅色的百元紙鈔。

(出租者司機也支持掃碼支付。圖:Yuyang Liu)
在咖啡館和餐廳,使用現金需要排隊,而移動支付則便捷許多。工作到饑腸轆轆時,Mozur只得到樓下找一家餐廳用餐,與此同時他的同事用手機叫了外賣,正在辦公室里愜意用餐。可想而知,作者也無緣使用當下中國大熱的共享單車。
沒有移動支付,連支持街頭藝人也變得未便。街頭演出者貼出二維碼,便利路人打賞。
“這已成為默認的生活方式。中國所有的商業和品牌都加入了這個生態系統。”IDC分析師Shiv Putcha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