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關于服務外包的報道,引起了省商務廳、財政廳、教育廳、發改委等相關單位負責人的關注。如何突破人才、園區等瓶頸,促進服務外包產業蓬勃發展?大家紛紛發表意見和建議,現綜述如下。
直面發展瓶頸
省商務廳廳長周先旺認為,湖北正面臨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的有利形勢。他介紹,服務外包是企業把原來在內部提供的非核心業務外包出去,利用外部優秀的專業化團隊來承接其業務,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種管理模式,它是集勞動密集型與知識密集型于一體的產業形態,符合湖北省情,具有很大發展潛力。
他分析,伴隨國際制造業的大量轉移,以服務外包產業為主的現代服務業轉移速度加快。特別是金融危機后,世界經濟格局發生變化,越來越多的跨國公司把中國作為印度之外的首選外包地。未來10年,國際服務外包將以30%以上的速度遞增,2020年需求總量將超過1.6萬億美元。
發展服務外包產業,突破產業發展的人才、園區建設等瓶頸至關重要。產業發展空間受到限制,產業配套環境亟待加強。”在我省開展的服務外包調研中,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夏亞民不諱言問題的存在。
他說,東湖高新區服務外包企業顯著增加,但受制于園區規劃,能夠提供給企業的發展空間不足。現有光谷軟件園中,從業人員已超過園區負荷,非核心園區配套達不到企業要求,影響了企業發展。
國家政策落實情況不夠理想。夏亞民說,為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發展,2009年以來,國家先后下發了國辦函(2009)9號、國辦函(2009)69號文件,相關部委也出臺了系列政策。但國家政策在東湖高新區落實情況不夠理想。客觀原因是企業外向程度較差,主觀原因是相關部門對落實國家政策不夠積極主動。按政策,通過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認定的企業可以享受稅收優惠。但武漢僅13家企業通過認定,遠低于國內其他發展服務外包的城市。他建議,相關部門解放思想,簡化辦事手續和流程,積極支持企業爭取并享受到國家政策。
填平教育與就業的鴻溝
服務發展,人才優先。
人才的資源優勢如何變為發展的經濟優勢?
省發改委服務業發展處負責人認為,人才是以服務外包產業為代表的現代服務業的重要支撐。但目前,現代服務業存在人才短缺、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要以優化人才結構為主線,以提升人才素質為切入點,通過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拓寬人才培養領域、建設人才培訓基地、搭建人才引進平臺等措施,構筑優勢明顯的人才體系。
培養領軍人物是核心。省發改委介紹,我省已啟動現代服務業人才培養工程,每年培養2000名獲得中高級職稱的領軍人才。其中,服務外包產業每年培養100名,重點培養能夠勝任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知識流程外包等領域的管理人才,重點引進外包高級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外包項目的領軍人才。
在培養大量應用型人才中,填平教育與就業的鴻溝是關鍵。省教育廳高教處負責人介紹,在化工領域,我省已組建多所高校和十幾家化工企業共同組建的化學工程教育聯盟,雙方共同培養化工人才。這種新型的人才培養模式值得服務外包行業借鑒。為突破服務外包人才瓶頸,該廳正組織高校與我省服務外包企業開展校企合作。目前,武漢紡織大學已在軟件工程專業中探索3+1”模式,即學生在學校學習3年,在企業實踐1年,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
既要發揮勞動力資源的比較優勢,還要走差異化發展之路。周先旺建議,利用現有的制造業基礎發展服務外包。他說,湖北制造業基礎雄厚,服務外包產業則是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相互促進的黏合劑。一方面我們可以直接承接服務業跨國公司的戰略轉移,另一方面,也可以為制造業類的跨國公司提供相關的商務服務,做研究開發、產品設計、物流、金融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延長制造業產業鏈條,為湖北發展先進制造業服務。
為促進服務外包更好更快發展,省財政廳透露,我省將設立1000萬元服務外包發展專項資金,并列入明年的財政預算。
省發改委表示,我省將逐步擴大省服務業發展引導資金,提高對現代服務業人才培訓的補助,并在基本建設資金中對服務業培訓平臺建設項目給予適當補助。